近日,工信部正式啟動2015年工業強基專項行動和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
在對外發布的《2015年工業強基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指出,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力爭實現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自主保障,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重點行動中,將加快推進高端芯片、新型傳感器、智能儀表和控制系統、工業軟件、機器人等智能裝置的集成應用,提升工業軟硬件產品的自主可控能力。這無疑為國內IT產業提供了巨大信心,國產化替代浪潮將越掀越高。
對于工業強基行動,IT企業的作用和地位舉足輕重。
當前,我國IT領域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均在取得突破性進展,支撐能力不斷加強。
中標麒麟、中科方德、優麒麟、阿里云等越來越多的國產操作系統進入國家正版軟件采購目錄;
華為海思的多模4G芯片、高端移動CPU芯片開始成熟商用,并有望在今年躋身全球fabless Top10;
浪潮研制出了國內第一代主機系統,并成功在行業應用;
曙光公司推出國內首款基于龍芯3B處理器的服務器;
中芯國際的28nm制程產品開始大規模量產,2015年中國IC企業有望步入全球第一梯隊。
此外,軟件領域也是IT企業的發力點。連續多年占據國產Linux市場第一的中標軟件的發言人對此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在金融領域的一些管理平 臺、核心關聯系統中,國產軟硬件雖然在努力向高端靠攏,但目前絕大多數還只是處于測試和適配階段,真正的核心交易系統依然還是由國外產品主導。”
綜上所述,“國產當自強”并不是一句空喊,如何在高端領域找準突破口,依舊是國產IT業者最主要的任務和難題。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