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愛好騎行的人來說,騎車鍛煉也是健身的一種方式,對于傳統的自行車來說,他們騎一段20到30公里的來回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如果想騎得更遠、看更遠的風景,體力不支怎么辦?“混合動力”自行車能解決這個痛點嗎?
在創立家信車聯之前,尹響林在嵌入式系統控制系統軟硬件方向做過六年的技術。作為一個連續的創業者,他希望能夠做出一款在生活中有實際意義的產品。“我不可能去做社交,去做游戲,這些東西更新太快,也很難做到一個能持續百年的事情。”
“對于做自行車我其實早就有準備了。”尹響林向雷鋒網記者講道。早在2013年,他便在創業項目上思考了很多方向,比如,云之訊、智能門鎖、智能奶瓶、智能電動摩托車、智能自行車和智能家居等等。但是他仍然對自行車念念不忘。
說起做智能自行車,尹響林認為自己在這方面是有很大的機會。因為“智能”和“混合動力”對于傳統自行車市場來說還是占很大的趨勢。“我本身也是一個騎行愛好者,我很了解自行車這個行業的規模、未來的發展方向,對于現在整個市場需要什么我也特別的了解。”在他看來,自行車是開放、健康、有個性主張的,是符合的人性和發展規律的。他甚至預測,“未來的自行車在十年內甚至更短,都將會帶有電池動力系統。”
之所以會去做一款混合動力智能自行車,完全源于尹響林自身的一次騎行體驗。有一次他騎自行車去滇池(80公里的來回),但是由于當天身體狀態不好,沒能完成剩下的里程,在路上也打不到車,無奈最后他只能推著車走回去。“當時我就覺得‘混合動力’這個功能將會很實用,因為人的體力總是有限的,人也是有惰性的,所以我覺得打造一款混合動力的智能自行車非常有價值。”于是這次偶然的經歷讓他萌發了做混合動力智能自行車的想法。
那么“混合動力”自行車是一個什么概念呢?按照尹響林的話說,混合動力就是人力和電動力的搭配,讓人在騎車的過程中產生自動的助力。這對于遠距離騎行或者不想過分消耗體力的人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如果用戶想按照傳統方式騎行,只需要關掉“混合動力”即可。
混合動力”自行車是一種怎樣的自行車?
Begin One是他們的第一款產品,它能夠在短時間內判斷和識別騎行者到底是在騎行還是在用手搖曲柄(位于踏板的位置),并且能夠迅速調整動力的狀態。而“智能”則體現在當用戶需要動力的時候則會自動輸出動力。而提供“動力”的鋰電芯,他們在這方面做了改良,將它設計成水壺的造型,續航里程可達45公里,90分鐘就可以將電池充滿。
事實上,在做Begin One之前,他們曾做了一次市場調查。其中有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外觀是他們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其次才是其他“智能”的因素。在考慮到用戶接受一個新產品需要時間積累,他們不斷對產品做減法把那些非核心的東西剔除,因而使Begin One看起來像是一款外觀簡潔的純硬件自行車。不過尹響林表示他們會在后續的版本中加入聯網功能以滿足其他用戶的需求。
Begin One將于5月6日登陸京東眾籌,產品售價還不清楚,不過尹響林賣了一個關子:價格將會讓大家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