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互聯網公司都開始扎堆做起了硬件。樂視不僅造起了電視、手機還要造車,360與酷派聯姻做互聯網手機,這些互聯網公司要做的早已不是智能穿戴設備那么簡單。最近,京東發布了一份《中國智能硬件趨勢分析報告》稱,去年中國智能產品市場的銷售額近10億元,2015年將有300億元“蛋糕”。
截至目前,BAT(阿里、百度、騰訊)三巨頭均已涉足智能硬件業。阿里整合了集團旗下天貓電器城、阿里智能云、淘寶眾籌三個業務部門,成立智能生活事業部;騰訊推出TOS+開放平臺,用微信做連接器,志在建立創業者接入平臺。百度針對創新智能硬件推出“BaiduInside”計劃,包括BaiduInside平臺、百度未來商店,健康監測領域的dulife平臺等;而京東則有硬件孵化計劃JD+、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態鏈也在不斷加速擴張中。
醫療、教育等剛性需求是智能硬件產品首先切入的點。BAT的加入讓整個智能硬件市場競爭陷入紅海。 除了互聯網公司之外,傳統硬件制造企業華為、TCL、美的等相繼推出智能硬件產品。一時間,智能硬件成了互聯網巨頭、傳統企業、新興公司必爭之地。目前智能硬件主要涌入者包括:一是硬件商如華為、TCL等;二是渠道商如京東、眾籌網等;三是互聯網公司如百度、阿里云等,四是層出不窮的互聯網創業者。“以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涌入者通過智能硬件來搶占服務入口,它們之間以硬件為起點,而核心則是對用戶數據的爭奪?!北睒O光創投的投資總監張鵬指出。
互聯生態
炙手可熱的“智能硬件”是移動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的結合產品,目前應用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醫療健康以及車聯網四大類。對于這個市場,除了大佬之外,互聯網創業者們更是趨之若鶩。
2014年7月,互聯網天使投資人出身的杜雪騫,找到俞銳創立了松鼠互聯科技,他們組成了一支開發團隊研發針對老人市場的智能硬件產品。俞銳是原三星亞太區高管,曹振是原摩托羅拉安卓系統研發主力。成立不久,松鼠互聯獲得到了藍馳創投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投資。杜雪騫將生產工廠設在硬件之都——深圳,北京總部則負責研發軟件產品。如今類似松鼠互聯這樣的智能硬件公司在國內遍地開花,創始團隊一般由互聯網與傳統硬件公司的高管組成。雖然生產的是硬件產品,但他們將自己定義為“互聯網服務公司”。
“2014年是中國智能硬件的元年,今年是爆發年。”蝸居在北京知春路的寫字樓內,杜雪騫的辦公室顯得有些狹小,他剛剛去拜訪了一家做廣場舞視頻的公司,這被他看做是老人市場的潛在合作伙伴。2014年夏天,杜雪騫找到俞銳、曹振時,他這樣描述自己的構想,未來咱們要做的是針對父母的智能產品,改變市面上老年人智能設備操作系統復雜,“智能”但不中用的現狀,這其中的痛點是與異地父母的情感維系?!澳銈兊母改付歼h在兩地,他們想看看孫子、孫女的照片。”杜雪騫說,“這個需求背后是一個更大的延伸市場,即老人市場,突破口在遠程醫療、健康管理等領域?!薄斑@次創業的數據理論背景是:中國正急速駛入超老型社會,到2014年我國累積老年人口有1.69億,其中空巢老人占到一半有0.83億。而孤獨感是老年人影響身心健康的最大問題?!倍叛q說,子女們通過APP將把照片發送給父母并能遠程操控,也能隨時看到父母的各種身體信息。
不過,硬件產品的利潤幾乎為零的商業模式意味著這些智能硬件公司必須靠服務賺錢。于是,松鼠相框第二代產品會與血壓計、血糖儀等醫療設備結合來提供健康醫療服務,即松鼠相框會自動采集和記錄相關健康數據,并傳輸到遠程醫療咨詢機構。一家遠程醫療咨詢機構目前是松鼠互聯的合做伙伴,這意味著老人們可以用相框來進行遠程醫療咨詢。 “下一步我們要做的是老人手機,內置各種針對老人服務的APP,比如說京劇、廣場舞等。”杜雪騫表示。
事實上,如今類似于松鼠相框這樣的智能硬件產品五花八門,比如騰訊發布了首款車聯網硬件產品“路寶盒子”;阿里巴巴推出智能路由器——天貓魔筒;百度則是BAT中最早進軍智能硬件的,此前已推出dulife、“小度”系列,還推出了“北京健康云”。而這些智能硬件產品都是通過硬件與用戶數據建立起一個新的生態鏈,其商業模式則通過挖掘用戶數據提供智能服務。
數據與硬件
不過,與擁有海量用戶、大數據、云計算能力等優勢的互聯網大佬相比,中小創業者面臨的難題是用戶數量、內容生態的短缺。而那些大佬們的玩法似乎更加清晰:通過智能硬件的數據中心、連接器或者核心內容的分發以及中轉站,來掌控整個智能硬件產業鏈的內容或者信息服務。
“智能硬件之所以被稱之為智能,關鍵在于實現了產品與產品之間的對話。”張鵬認為,但整個智能硬件市場目前還需要爆款產品的出現,就像當年蘋果手機引爆了整個移動互聯網市場一樣?!憋@然,建立生態是基礎。為此,各大玩家各辟蹊經。比如小米的智能硬件的發展模式即從供應鏈到渠道再到云服務的路徑,有了大量粉絲后,小米開始逐步培育自己的個性服務,如米聊、免費WiFi、小米手環等,這是小米的閉環生態系統。與之相反,電商起家的京東則是通過開放平臺來孵化產業鏈,其眾籌平臺是目前眾多智能硬件創業公司的服務商。據京東金融內部人士透露,“京東眾籌平臺聯合“JD+計劃”,通過創客社區、生產制造商、內容服務商、渠道商等,搭建起京東智能硬件開放生態。這意味著京東不僅是一個籌資平臺,更是一個孵化平臺?!?/p>
在這種情況下,中小創業者要想能夠實現用戶海量,用戶數據必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如目前,松鼠相框入駐了QQ物聯平臺,而其未來計劃捆綁更多的是醫療硬件產品,其目的是獲取更多的數據。
不過,獲取數據僅僅是第一步,互聯網公司造硬件,面臨的挑戰還很多。
杜雪騫坦承,做一個硬件產品比做一個軟件產品的周期和鏈條更長,而且硬件是一個很靠經驗的技術活,任何的試錯都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只有豐富的經驗才能夠避免走彎路,供應鏈等都是繞不開的難題。最直接的解決辦法就是將辦公室設在深圳,而不是只派幾個人過去。
而一般而言,目前互聯網公司做硬件最現實的方法是找到一家傳統制造業公司合作。事實也如此,比如百度和361°聯合開發了一款兒童防走丟智能童鞋——防走丟的功能就更加明確,與手機APP連接,隨時定位孩子位置。但問題也會接踵而來,互聯網公司與制造業的思維方式與文化差異很大,如果雙方是采用合資成立公司的方式,那么整合作戰之后的效率還有待觀察。
杜雪騫認為,互聯網公司想做硬件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他們習慣于平臺與流量思維,但是硬件產品卻完全是另一種思維方式。首先是產品定位。因為相對于互聯網,硬件產品的試錯成本要高得多,如果只想通過快速迭代、反復試錯的方式解決,時間成本和經營成本會非常高昂,用戶信任度也將毀掉。
第二個關鍵問題是能否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以深圳為代表,這里的多數制造企業都是靠接海外品牌的ODM訂單生存。此前,深圳智能硬件的創業者早已經過大浪淘沙,產品生產正逐步成熟,諸如手表、手環這類產品已經有多套方案可以供廠商生產。但問題是,目前的大部分智能硬件產品仍然延續著傳統硬件制造業的模式在深圳發展?!胺桨干?代工廠”是典型的深圳模式,那問題就在于產品本身同質化嚴重。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涌入智能硬件領域,北京和深圳成為了中國智能硬件創業的兩個中心,這其中的關鍵是智能硬件企業既要有懂硬件的高手,又要在軟件與商業模式上創新。如今越來越多的北京智能硬件創業者,選擇在深圳建立自己的硬件團隊或者分公司,以便更好地掌控硬件生產的過程,增強硬件的研發能力。而核心就是解決基于大數據和互聯網的云應用問題。”張鵬指出。
顯然,互聯網時代的研發不再只是產品設計師與工程師做的事情,是對粉絲經濟下的新生態鏈的整體設計,而這不僅僅是軟件與硬件結合的問題,更是對整個生態體系的重塑。在深圳制造圈這樣的場面司空見慣,和智能硬件創業者交流,他們經常談的是產品和細節。比如,他會拿著一只眼鏡告訴你,這幾種材料如何最終粘合在一起,或者如何通過手環實現社交,這里是硬件的天堂。而在北京,人們講述的是資本與商業模式的設計。這是兩種不同的創業文化,而智能硬件,則無疑是這兩種文化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