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來,中國陸續挖角臺灣半導體產業人才,從晶圓代工、封測再延伸到近年受矚目的IC設計研發,企圖復制臺灣產業供應鏈;近來中國砸重金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挾市場與資金優勢,找技術與號召人才更是招式百出。
中國與臺灣在半導體業原本呈現極大的差距,2000年臺積電(2330)并購世大,原任世大總經理張汝京帶著一票人轉戰中國創立中芯國際,優渥的薪酬福利與配股,吸引晶圓代工、封測等生產制造端一波西進風,但有些人因發展不如預期陸續鎩羽而歸。
西進的半導體業知名人士包括現任中芯執行長與執行董事邱慈云、并購新加坡星科金朋的中國最大封測廠江蘇長電總經理林治國等人;近年來,中國砸重金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擁有市場與資金優勢,找技術與號召人才更是招式百出。
不同于將生產制造人才挖角到中國,近幾年,中國挖角IC設計人才直接提供在臺上班機會,例如華為旗下的IC設計廠海思設立訊崴技術、港資鑫澤數 碼皆在竹北設立據點,瞄準臺積電、聯發科(2454)等臺灣指標大廠研發人才,祭出股票之外,薪水是臺灣的4到5倍不等誘人籌碼,吸引竹科半導體好手紛跳 槽。
繼聯電(2303)赴中國廈門投資設立12寸晶圓廠,力晶科技日前也決定與中國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投資參股協議書,雙方欲合資成立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簡稱晶合集成),總投資額135.3億人民幣,計畫建置月產能4萬片的12寸晶圓廠。
聯電、力晶皆看好中國市場,建廠由中國協助出資,但在技術、營運則要聯電與力晶大力支援,顯示在實際發展需要臺灣產業界“扶植”;業界認為,中國擁有全球唯一內需與外需都龐大的市場,足以支持品牌發展,加上政策扶植半導體業發展,短期雖還追不上臺灣,但就長期而言,臺灣無論是政府或產業界都要戒慎因應。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