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可能是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幕后推動力量之一,但他同時也是這種技術最直言不諱的批評者。馬斯克曾將研發人工智能比作“召喚惡魔”,宣稱智能機器將來可能會滅絕人類。
現在,馬斯克正資助37個研究項目,它們的目標就是確保人類將來能夠繼續控制人工智能系統。馬斯克通過總部位于波士頓的非營利組織“未來生命研究所”(FLI)資助諸多項目,這個組織致力于降低人類生存風險、確保人工智能的開發對人類有益。
馬斯克曾說過:“所有領先的人工智能專家都認為,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我同意他們的看法,為此我今天出資1000萬美元支持那些確保人工智能能讓人類受益的研究。”“未來生命研究所”從300多個申請項目中選出資助目標,包括:
1.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牛津大學的科學家計劃研發一種能夠了解人類喜好的機器,這可以幫助人工智能系統的行為更加像人,減少它們的機器理性;
2.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計劃利用計算機學、哲學和心理學建立機器人,它們可以在現實條件下做出道德判斷和決策;
3.丹佛大學的科學家希望找到一種方式,可以確保人類不會對機器人武器失控;
4.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正尋求機器人接管人類工作時的應對方案,這種假設很可能導致人類大量失業;
5.斯坦福大學另一個團隊致力于解決當前人工智能程序的局限性,這些人工智能程序在現實世界中的表現與測試環境下完全不同;
6.牛津大學計劃為人工智能編寫道德規范,幫助決定哪類研究應該獲得資助;
7.牛津大學哲學家、《超級智能:方法、危險、戰略》(Superintelligence: Paths, Dangers, Strategies) 一書作者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想要創建牛津-劍橋研究中心,制定政府、行業領袖以及其他人都要強制遵守的政策,以此降低人工智能帶來的長期危險。
8.機器智能研究所的研究團隊計劃建立強大人工智能的玩具模型,觀察它們的行為方式,就像早期火箭先驅們建造玩具火箭,在建造真正火箭前對其進行測試一樣。
“未來生命研究所”計劃資助這些團隊研究最長3年時間,大部分研究項目將從2015年9月份開始。馬斯克剩余的資金將被用于資助其他更有前途的項目。
今年年初,馬斯克與許多科學家和企業家簽署公開信,承諾確保人工智能研究應確保人類受益。公開信中警告稱,如果無法確保智能機器安全,人類未來將陷入黑 暗,科學家們應尋求阻止人類被抹除的危險發生。比如,從短期來看,人工智能可能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人失業。而從長期來看,智能機器可能擁有超過人類的智力, 開始重寫自己的程序。
馬斯克去年10月份曾在麻省理工學院發表演講,他稱人工智能是我們“最大的生存威脅”。他說:“我們應該對人工智能保持警惕。如果讓我猜人類面對的最大生存威脅,我認為可能就是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