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互聯網+智能硬件,推動創新創業的新引擎”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記者從研討會上獲悉,工信部將制定《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簡稱《計劃》),以促進我國智能硬件創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智能硬件已經成為創業方向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表示,“互聯網+智能硬件”已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方向。
近兩年來,多家互聯網巨頭和傳統廠商均宣布將發力智能硬件市場。
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京東推出了智能硬件創新加速器的“JD+”計劃,整合原有優勢,聯合創客社區、眾籌平臺、生產制造商、技術服務商、內容服務商、渠道商等,為“JD+計劃”內的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搭建創新智能產品開放平臺。
百度則推出了BaiduInside創新智能硬件合作計劃。目前,百度與佳能、海爾、聯想、華為等多家合作伙伴和中小企業聯合發布了涉及智能語音、智能影音、智能健康多個領域的20多款搭載百度技術的智能硬件產品。
小米公司則以小米三大主線產品(即小米手機、電視/盒子、路由器)和相關周邊智能產品研發、適配,以及小米投資或入股第三方企業為手段進入智能硬件行業,目前小米已經投資、培育了20多家智能硬件企業,構建起小米終端生態圈。
上市公司中,同方股份旗下的同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也推出Mybody智能成分秤、Mystep智能手環兩款智能硬件產品及名為“bodivis”的個人健康管理系統。該系統是由智能成分秤、智能手環等智能硬件設備以及手機APP、云端健康管理平臺構成,面向個人和家庭的健康管理需求。
“一家硬件公司,如果不說自己是智能硬件公司,創始人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這是一位剛剛進入智能手環的創業者發出的感嘆。
產業鏈投資機會愈發明顯
盡管我國在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車在智能設備和無人機等領域已經形成了大量的創新產品,但是仍面臨不少的問題和瓶頸。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集成電路與軟件研究部主任李婷在研討會上說,目前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從創新層面看,智能硬件產品創新門檻高,創新資源尚未充分釋放。在技術層面,底層軟硬件和共性關鍵技術薄弱,產品同質化嚴重;在標準方面,標準和應用規范缺失,行業推廣普及任重道遠;在服務方面,公共服務平臺不健全,政策環境與創新快速迭代不匹配;在生態方面,產業生態碎片化,互聯互通問題抑制市場規模效應的發揮。
針對這些問題,李婷建議,我國應強化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加速產品創新迭代。“通過構建公共創新服務平臺體系,聚合行業資源支撐高效創新發展。同時通過整合企業、科研院所技術力量加大對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的研究,支撐技術應用創新。通過培引人工智能骨干企業和創新團隊,引領帶動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運作。”
刁石京表示,“為了更好地構建“互聯網+”的發展和創業創新環境,后續工信部將出臺“智能硬件行動計劃”等相關促進措施。”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預測,到2020年,從大眾市場的水平層面看,我國消費類智能硬件產值可達萬億水平;從行業應用的垂直層面看,智能硬件將為各行業提供約3萬億水平的發展紅利。
東北證券分析師表示,伴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制造業的自動化升級步伐不斷提速,制造商、服務商、用戶通過網絡平臺互動,智能硬件產業鏈的投資機會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