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選出了兩名測試者對市面上的三種腕式心臟監測儀進行測試,并將數據轉化為了二十四份圖表。通過這些圖表,我們得到了關于這些腕式監測儀的第一手信息。市面上的腕式心臟監測儀真的能做到精確無誤嗎?我們真的可以高枕無憂嗎?這些信息將幫助我們回答這些問題。
內置不間斷心率監測功能的手表在今年不出意外地在人群中掀起了一股狂熱。以往的胸帶式監測儀在運動后就會和汗水混雜在一起發出一股臭烘烘的味道,而腕式手表監測儀則另辟蹊徑,只要持續對準你的手腕,它就能清晰的檢測到你血液的流動。這種設計既方便又機智。此外,如果你的靜止心率正在慢慢下降(這是身體健康的標志),腕式監測儀經過一定時間的監測后,也會發現這一狀況并告知于你,你說不定還能因此得到額外的動力。
但是看到這兒,問題就來了。這種新型腕式監測儀的監測,它得到的數據真的是精確無誤的嗎?請重視這個問題,因為如果它的數據不精確,那么我們的日常鍛煉根本就毫無意義。
我們為什么需要一個精確傳感的檢測儀?
心率鍛煉的關鍵在于,你不能一直都在一個心率區間里鍛煉,你得在不同的心率區間中鍛煉自己(心率區間指你當前心率與你最大心率的百分比,運動時心率區間不一樣,運動的狀態和效果就不一樣)。在不同的心率區間中運動,身體就會產生不同的新陳代謝通道,并以此影響肌肉中酶的數量。所以,在不同區間中的鍛煉會對身體造成不同的影響。
沒搞懂?那舉個例子,有氧心率區間一般是你最大心率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之間,在這個區間中鍛煉一般被認為有利于強化心腦血管的健康。只需要知道你的年齡,就可以用公式估算出你的最大心率。不過利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結果誤差還是挺大的。要想得到精確的最大心率,你可以去做一個專業的檢測,不過由于這種檢測包括很多麻煩的檢測程序,所以我不太推薦去做。
如果你能實時看到你自己的心率區間,你就可以根據你的心率區間數據來安排不同的鍛煉。如果你的檢測儀得到的實時心率數據是精確的,那么這樣的鍛煉就可以讓你的身體在不超負荷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健康水平。
胸帶式心率監測儀市場化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為了得到精確的實時心率區間數據,它會捕捉在心肌中傳送的電信號。根據健身設備品牌Garmin、Polar、Sunnto的測試,這種方法所提供的數據被認為是準確無誤的。所以胸帶式監測儀能夠讓人們在不同的心率區間中高效率地鍛煉自己。
至于腕式心率檢測儀的精確性,人們至今還眾說紛紜。
腕式心率檢測儀的制造商們是怎么測試產品的精確性的?
一些主流企業,包括當下頗有人氣的Mio公司,都向公眾公開了其對檢測儀進行的精確度測試,這些測試的結果大多數都是積極的。但是我們卻發現,這些測試的測試對象大多都不是檢測儀,而是檢測儀中內置的傳感器。換句話說,是將檢測儀中的傳感器取出來并對傳感器單獨進行測試。這種測試的結果當然是不可靠的。因為現實生活中的傳感器會被精心保存在無光無震的檢測儀內部,所以現實中的檢測精度可能并沒有測試中的精度那么高。
另外,雖然這些測試中大多都包含了跑動心率數據測試,但是測試中選擇的跑動速度卻遠遠低于現實中用戶可能跑動的速度。
更糟的是,除了跑步,這些測試得到的心率數據大多都是在步行,漫步狀態下得到的,而大多數用戶卻很少將檢測儀用來檢測自己步行或者漫步下的心率。
從我們發現的這些證據來看,腕式心率檢測儀的精度可能要大打折扣。
對腕式和胸帶式心律檢測儀的大測試!
通過這些測試,我們想要知道市面上最新款且帶有心率檢測功能的腕式手表到底有多牛。我們這次的實驗是“單人可穿戴設備大盤點”這篇文章的跟進實驗。在我們的專屬測試調查中,我們會繼承那篇文章中提到的標準。
這些檢測儀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真的可靠?為了得到答案,我們專門設計了一個測試。我們選出了兩個測試者,每一個測試者的身上會配戴一個腕式檢測儀和一個胸帶式檢測儀。請注意,試驗中這兩個測試者用到的胸帶式心率檢測儀都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被我們確認為足夠精確的儀器,也就是說這里的胸帶式心率檢測儀所得出的數據是絕對正確的。
我們為什么會選兩位測試者來進行測試呢?一位不就夠了嗎?我們是這樣打算的,不同的人跑步的心率是不同的,我們在測試中會讓檢測儀檢測不同的心率,以此來確認檢測儀的真正精確度。
一號測試者,也就是筆者我,每周跑15-20英里左右。雖然我跑步速度很慢,但我的心臟卻在跑動過程中跳得很快。這樣的情況在現實中其實很常見,因為在現實中,即使是一般的跑步也會使你的心率上升到150,差不多快超過有氧心率區間了。我在實驗中將佩戴三款不同的腕式檢測儀,還會戴上一副Sunnto的胸帶式檢測儀(Ambit3 Run)。
二號測試者是Paul Radford,一位超級馬拉松(一種長跑運動競賽,距離超過42.195公里的標準馬拉松)運動員,他曾經獲得過五次超級馬拉松比賽冠軍,并打破過四次賽會紀錄。不過自從2011年后,他就沒跑進過前十了。他每周會跑80英里左右,跑動時平均心率在114左右。他會在試驗中使用Polar V800胸帶式檢測儀作為實驗比較對象。
Sean Radford,Paul之弟,會分析并研究我們在實驗中得到的數據。Sean是一位醫師,同時也是一位跑步愛好者。他也是TrainAsOne設備的發明者,TrainAsOne是一款跑步輔助設備,用戶能將自己可穿戴設備中的數據上傳到TrainAsOne當中,TAO會利用這些數據,為用戶設計出一套用戶專屬的跑步訓練計劃,不過現在的TAO仍然處于測試階段。他在評估鍛煉計劃方面頗有造詣,能一眼看出一個訓練計劃是否對用戶有幫助。他還讀過大量的醫療報告并對大多數健身設備了如指掌。
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的實驗,我們在雜志上發表了我們的實驗圖表。這些實驗圖表都是在我們實驗數據的基礎上轉化而成的。圖表中列出了各種心率數據,讀者們能清楚看到腕式檢測儀和胸帶式檢測儀的數據有所出入。
當然啦,我們的實驗還不夠嚴謹,真正想要科學的研究這兩者的差別還需要更多的測試者。除此之外,想要得到更加嚴謹的實驗結果,實驗中還必須使用醫用設備來記錄數據,將跑步機上的跑步數據拿來做對比等等。我們的實驗雖然都沒有滿足這些要求,但是至少是部分模擬了跑步者的真實情況。這一切都看讀者自己了,我們的試驗結果到底是真是假就由讀者們自己決定吧。
Adidas miCoach Smart Run
第一個接受我們測試的腕式檢測儀是Adidas出品的Micoah smart RUN。這款腕式略重,戴在手上會感覺很沉,它的表帶呈白色。整體外觀設計感覺十分平庸,雖然它的顯示屏界面略顯冗雜,但由于屏幕較大,所以界面顯示倒也一目了然。
下面是這款設備的優點。SmartRun跟Adidas出品的其他穿戴設備一樣,內置的傳感器都是使用Mio公司生產的不間斷性光學心率檢測傳感器。Mio公司CEO Liz Dickinson對自家的這款傳感器贊不絕口,稱贊它是同類傳感器中的翹楚,比Fitbit之類的傳感器精確到不知道哪兒去了。無獨有偶,Garmin公司剛出道時所設計的第一款腕式心率檢測儀,Forerunnner 225,內置的也是這一款傳感器。不得不說,這款傳感器確實深受好評。
Garmin Forerunner 225
在我們的實驗完成之后,我們又邀請了跑步愛好者Kieran Alger為我們測評內置了MIo傳感器的腕式檢測儀Forerunner 225。Kieran發現,在測試過程中,Forerunner225腕式心率測試儀提供的心率數據和Polar M400胸帶式心率檢測儀提供的數據始終有每分鐘3-5次的出入。你在圖表中也能清楚的看到這個差距。
又回到Smart Run上面來,在記錄我這種程度的跑動心率時(每分鐘150上下),Smart Run可以說做到了準確無誤。在測試的大部分(90%的時間)時間段中,Smart Run都能準確忠實的記錄下我的心率,即使是有出入,誤差也在每分鐘5次以內。這種程度的誤差是可以忽略的。毫無疑問,擁有這種精度的腕式檢測儀是可以完美替代胸帶式檢測儀的。
不過,Smart Run在記錄Paul這種程度的心率時(每分鐘114上下)的出入就有點大了。雖然SmartRun在測試時間的大部分時間段(86%的時間)都能準確的記錄下心率,但是在測試中SmartRun會有極小概率(大約占測試時間的百分之一)會出現極大的偏差(誤差達到了兩個心率區間)。作為一款專門為跑步而設計的設備,這種程度的誤差可以稱得上是處于失靈狀態了。不過除開這種失誤,平均10%-14%這樣的誤差對于一般的跑步愛好者來說不算太大,已經能夠說服他們丟掉胸帶式投向腕式檢測儀的懷抱了。但是對于一些更高要求,或者精度要求更完美的跑步者來說還遠遠不夠。
Basis Peak
下一個接受我們測試的腕式檢測儀是Basis Peak。這款檢測儀十分全能,不僅能監測你跑步時的心率,還能監測你日常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的心率,就連睡覺時也不例外。雖然產品整體外觀是否美觀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的,但是這款儀器的外觀設計在我們看來還是太寒磣了點。整體設計也非常平庸。此外,可能由于是basis Peak這款儀器把自己定位成全天候心率監測儀的緣故,這款儀器在跑步時為跑步者提供的心率數據十分粗略,缺少很多跑步者想要了解的關鍵信息。
basis公司表示,他們這款檢測儀內置了特殊的光學傳感器,這種傳感器運作原理十分特殊,能全天24小時持續不斷監測心率情況。basis公司還聲稱,這種傳感器是在通過其公司內部測試后才投入使用的,測試結果也馬上會被第三方認證。
那么使用了這款傳感器的basisPeak到底能不能準確的記錄心率呢?答案是:不行。在記錄我的心率時,basisPeak只能在百分之七十的時間段內做到準確無誤,而且會有小的概率(大概占測試時間的百分之二)出現高達兩個心率區間的數據誤差。在整個心率準確度測試中,該儀器的心率讀數一直在變,平均下來一分鐘大概有10次左右的誤差。
不過在測試Paul的心率時,basisPeak的精確度還差強人意。雖然儀器花了很久才檢測到Paul正在跑步并且一開始的心率數據誤差達到了每分鐘18次。順便說一句,這款儀器并不需要你在跑步前自己去啟動,它擁有自動檢測功能,能自動檢測到你的跑動并開始記錄數據。不過一旦儀器檢測到你正在跑步,它的準確度也就提升了,在百分之七十五的測試時間段內,儀器都能準確地記錄下Paul的心率而且誤差始終保持在每分鐘5次上下。不過即使是這樣,Paul和我都不太滿意,認為這款儀器還是無法取代胸帶式檢測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