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科技盛會CES逐漸拉開帷幕,中國的科技圈無論是廠商還是記者朋友們,都對拉斯維加斯趨之若鶩,中國廠商和記者參加人數都盛況空前,朋友圈里面隨處可見曬展會情況的圖片,有些參會人士感概,到處都能聽到中國話,更像是中國的一個展會。
根據媒體統計,今年參加CES的4119家參展商中,共有1300多家中國廠商參展,其中652家來自深圳,比去年翻了一番還多。而這上千的廠家中,除了耳熟能詳的手機廠商和家電廠商外,我相信大部分是我們沒有聽說過的。
于是有人開始認為,中國廠商和國際一線品牌站在同一展臺上,這是一種中國創新的體現。再加上前不久《連線》對中國制造的報道,稱中國已經由山寨之國變成硅谷,讓許多人開始自嗨了,中國創新終于嶄露頭角了。
然而大家忽略的一個邏輯是,參展數量多并不代表創新能力強,展會本身是開放注冊的,只要交夠了錢,擺個攤位隨便掛點東西都算參展。這不已經有外媒諷刺說到,大部分中國廠商參展只不過為了揚點名氣,混個臉熟。
曾經和一個參加CES的廠商聊天,對方就吐槽說,現在的展位價格一年比一年高,都是被中國人推高上去的,導致許多外國廠商覺得不值當就棄展。另一家廠商卻無奈的說:現在不去CES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這本身已經說明,參加展會更多的只是給自己臉上貼金,而非產品本身有多么創新。
從產品來看,無論是參加CES的還是沒參加的,可以發現他們大多沒有核心技術,都是通過國外核心專利授權,或者開源軟件進行二次開發而成,開拓性的創新產品少之又少。
來仔細看看CES上比較搶眼的中國產品,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概念型:典型代表就是Faraday Future FFZero1,這是中國廠商樂視在海外的團隊打造的智能汽車,打響了CES的第一炮,一時風光無二,然而這款汽車除了外觀炫酷之外,業界對它的評論幾乎一邊倒:另一輛“PPT汽車”,沒有任何參數公布,和特斯拉沒有可比性,只是一輛概念超跑而已。
常規型:代表就是華為、樂視、中興發布的數款手機,如今的手機創新仍然集中在搶芯片首發、指紋識別、UI上,沒有突破性的技術,之所以選在CES上發布,無非是在國際舞臺露個臉而已。
套殼型:海信、樂視等發布的智能電視,電視90%以上的核心在于屏幕,而屏幕掌握在日韓企業手里。
與之對比的是,來看看國外廠商的產品:三星發布了無邊框量子點曲面屏電視KS 9500,量子點技術是去年亮相的新型技術,能夠帶來最為真實的畫面質量,亮度、出色的對比度和鮮活的色彩,其技術目前主要是LG、三星主導。
英特爾發布了數項新技術與相關落地的產品,包括實時監測運動數據的智能滑板,Curie模塊可以數字化運動體驗,“Radar Pace”智能眼鏡,采用英特爾RealSense技術的防撞無人機Yuneec Typhoon H,AR智能安全帽(類似微軟HoloLens),利用FreeD技術實現游戲角色頭像3D導入,與BECCA合作的3D打印智能服裝等。
豐田展示了新型的地圖繪制系統,這套系統的亮點在于,地圖的繪制精度高達5cm范圍,可精確識別道路分界線、限速和道路標識。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國外廠商大多是核心技術上的突破,這些技術將在新類別產品的研發上得以應用,從而引領新的產品潮流。而中國廠商的產品仍然停留在硬件和表層軟件上的改動,唯一算得上突破的就是騰訊研發的智能無人機,可以方便將視頻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創新能力并非一日之功,中國創新難的問題探討已經有很多,其根本原因是僵硬的教育制度使得學生只知道解題而不是解決問題,另外,我們社會對于創新的容忍度低,對于有瘋狂想法的人比較排斥。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并非是參加國際展會,多露臉就可以完成的,制度的變革需要很長時間去顯現效果,企業也需要去除表面上的虛榮,沉下心來搞研發。
文章轉自:微信號:niub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