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優質的醫療資源都在大城市高度集中,可以想象的一個結果是,當“醫療資源+互聯網”后,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將得以實現。
在銀川市衛計委主任田永華看來,一些病癥患者可以通過視頻系統,把他檢查的結果傳給全國的知名專家,知名專家就可以通過在線系統得出一個結論性的東西,病人看病的方式會更快捷,尤其對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又不容易走出去的人。
這種方式對國家正在推行的分級診療試點是一個良好的促進。2016年4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要在全國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開展公立醫院在職或退休主治以上醫師到基層醫療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試點。“互聯網醫院是一個外地大專家跟著病人走的模式,它和公立醫院合作后,病人可以通過在線問診、在線看病,解決以往看不了、解決不了的問題,大專家相當于在當地醫院專門解決病患的問題。”田永華說。
這實際上相當于通過互聯網模式實現了分級診療。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7年,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基本形成,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明顯提升,就醫秩序更加合理規范。
另外,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層級優化、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田永華認為,這項制度有兩個方面的設計:一是到2017年的時候分級診療的體系要建立起來,到2020年的時候分級診療格局要基本形成,這個格局形成有一個具體的要求,90%的病人不出縣,這是一個很具體的目標;二是現有醫療體制下,要加強基層衛生服務和隊伍建設以及技術水平的提升。
據記者了解,貴州的互聯網醫院則是立足于本地的醫療資源,解決偏遠山區的醫療問題,還有貴陽市的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向很偏遠的山區通過互聯網診斷去覆蓋,能夠實現高中低醫療資源聯動,去解決偏遠山區的問題。
而銀川找到的合作伙伴是一家互聯網醫生平臺。據好大夫CEO王航介紹,目前好大夫在全國有38萬名醫生,其中10萬個醫生都是主治醫師以上的醫療專家,他們實名注冊在好大夫在線平臺上,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在這個平臺直接為患者提供疾病的科普、醫療咨詢、會診、轉診、疾病管理等相關服務,每個月通過好大夫在線平臺獲得醫療信息和幫助的患者有6000萬。雙方合作的方式是建立智慧醫療平臺,這是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田永華看來,銀川在做的智慧醫療就是智慧銀川衍生出來的一個新生態、新業態,首先就是要探索出新的標準,為銀川市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乃至國家探索一個新的標準;其次是要探索一個監管的新的標準,因為過去監管都是地域性的醫療機構,現在針對互聯網醫院要產生一種新的監管標準。這兩個新對智慧醫療行業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西部城市對這種模式是存在需求的。田永華介紹稱,過去老百姓看病,在當地看不了的病,病人必須通過醫生把病歷帶上,然后聯系到外地醫院,排隊請專家看病,很困難,尤其對于西部地區的老百姓來說。“現在合作成功以后,老百姓可以從網上來診斷,好大夫提供的是一個在線的問診和咨詢,可以在線看病,對一些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又不容易走出去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直接得到中國國家最知名專家的一個診斷和治療。”田永華說。
這種模式也改變了醫生看病的方式。田永華說,過去中國醫生看病一定是坐在診室里面,病人必須要來到診室。通過互聯網醫院,醫生可以通過在線系統線上看病,結合線下給病人進行治療。“其實通過互聯網醫院,還能對基層醫生的技術水平提高有一個新的方式,過去基層醫生要去學習,必須是一級到一級的,比如寧夏自治區的三級醫療機構進修一定到外面去,甚至到國外去。現在通過互聯網醫院,比如擁有了這樣一個病人,當地醫生診斷不了的時候,可以通過在線診斷系統與國內大專家進行溝通,給當地醫生一個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基層醫生水平就提高了。”田永華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