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調低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預期至40萬輛,年初中汽協預期這一數字是70萬輛。9月9日,中汽協助理秘書長許海東在月度數據發布會上作出如上表態。
許海東稱,之所以與年初預期出現較大偏差,是因為中汽協以去年新能源產銷數據作為預測基數,而去年數據包含企業騙補數據。“這部分數據本不應當變成基數的,因此今年的實際增長量會有所變化。”許海東說。
今年1-8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25.8萬輛,同比增長111%,銷售24.5萬輛,同比增長115.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產銷表現優于商用車,乘用車1-8月產銷分別為18.6萬輛和18萬輛,同比增長117%和123.3%,高于新能源汽車整體增速。
中汽協副秘書長許艷華分析指出,前八個月,新能源汽車月平均銷量約3萬輛左右,照此速率,全年銷售情況約在40萬輛左右。
今年初,財政部等四部委對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情況進行大范圍核查。騙補核查使今年補貼政策調整措施發布時間延后,讓企業難以根據政策及時調整生產。許海東認為這也是新能源產銷量達不到預期的原因。
同樣因騙補核查,去年的補貼款延期發放,眾多車企目前存在現金流的問題。“車企決策相對慎重,目前的成績已經算不錯。”許艷華稱。
宇通客車8月發布的半年報中顯示,其經營活動現金流達-18.6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00.18%。中通汽車上半年經營活動的現金流也達-10.1億元,均為補貼款未到位所致。
針對下半年的情況,許艷華預計,新能源汽車的產銷仍取決于補貼調整政策的發布時間,若9月下旬發布政策,未來仍將有3個月的時間放量,樂觀估計銷量仍可能達到50萬輛。
中汽協還發布了8月份中國汽車市場整體產銷數據。
8月份,全國汽車產銷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其中生產199.05萬輛,環比增長1.58%,同比增長26.60%,銷售207.10萬輛,環比增長11.83%,同比增長24.22%。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稱,本月產銷量超20%的高增長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去年10月開始實施的1.6L及以下車輛購置稅減半政策對銷量的促進作用仍然較大。二是去年同期受宏觀經濟疲軟等影響,基數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