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直標榜自己有開放和透明的市場環境,但事實并不如此。作為全球通信設備廠商華為,在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大量的業務,但是唯獨沒有完全打進美國市場,其原因正是美國官方對其設限。
近日,據海外媒體報道,傳美國軍方與情報部門一直低調警告各界,懷疑大陸的華為公司意圖打入美國市場,其主要目的就是想竊取政府資訊與公民私人通訊,但華為對此說法持強烈否認態度。
報道還援引彭博社專欄作家雷克文章表示,世界最大電訊生產商的華為公司其實是大陸解放軍下屬單位,因為該公司老板有解放軍背景,也曾任中共12大代表。其企圖打入美國市場的作為,已令國安部門感到擔憂。
雷克指出,現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國家安全局(NSA)正在研究,華為若加入構建美國的5G無線網絡之后,或可能對美國安全構成的威脅。如果華 為將相關微電 子設施安裝進路由器和線路板,大陸解放軍就可能透過它竊取美國電訊系統相關內容,也包括通話與訊息紀錄,或拿到資料庫數據等。
雷克強調,華為不能被當作一般外國公司看待,除了該公司很可能受到政府操控外,其擁有的資金優勢也超出對手許多。據悉,它在大陸國有銀行中的可貸額度達到1000億美元。而現在,華為處心積慮想進入美國及其盟國的關鍵電訊基礎設施,不可不謹慎看待。
對以上說法,華為持強烈否認立場。該公司表示自己與軍方毫無關系,而且也不允許大陸政府通過任何方式來監聽用戶通訊內容。華為代表也澄清說,公司從國有銀行的實際貸款只有59億美元。
其實,在此之前美國相關政府官員已經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發出“華為威脅論”了。
在2013年美國前中情局局長海登在澳大利亞接受采訪之際,放話稱華為和中國政府分享國外通信系統中的秘密信息是“毋庸置疑的”。當時華為的首席安全官 John Suffolk就跳出來要求海登“要么拿出證據,要么閉嘴”。華為的這番表態讓媒體大吃一驚,路透社就評論說:“這是迄今我看到的華為最尖銳的評論之一。 過去每次遇到難題,華為的表態總是顯得很有禮貌。”
不僅僅是口頭指責,美國還阻礙華為在美開展業務。
2008年,華為與貝恩資本曾試圖聯合并購3com,但卻被CFIUS(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否決。
2010年8月,在華為與美國電信商Sprint洽談一份60億美元左右的電信合同。美國政界認為如果由華為向Sprint提供設備,會對后者在公共和私人部門的客戶(包括軍方)都構成“重大風險”,其后華為被告知不能再參與合同競購。
2010年5月,華為以2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舊金山灣區技術開發商3Leaf的專利技術,但這項交易再次被CFIUS認為會“威脅美國安全”,華為最終于2011年2月18日撤銷該交易。
而在2012年摩托羅拉宣布出售資產時,華為也曾有意參與并購,但同樣被美國政府認為存在國家安全問題而拒絕接受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