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倫科夫小檔案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科技公司在創立不久、規模靈巧時,往往進行策略性轉變以求生存,可是,美國高通(Qualcomm)執行長莫倫科夫(Steve Mollenkopf),卻帶領著這家成立30年、市值接近1,000億美元的手機晶片龍頭,進行又一次的轉向,進攻物聯網與車電市場。
2014年莫倫科夫上任執行長時無法預想到高通所將面對的挑戰:積極派股東要求公司分割,但遭董事會拒絕;在最大市場中國遭到反托拉斯調查。在這種艱困環境下,他主導晶片業最大收購案,在10月以470億美元并購歐洲最有價值的晶片商恩智浦(NXP)。
2年前,荷蘭商恩智浦的執行長克萊默(Rick Clemmer)有一次取笑莫倫科夫說,他們兩家公司都以自動化為訴求來拉攏投資人,“可是我們卻沒看到你們進入這個市場”。如今兩家公司合并,他們可以一起笑談這段往事。
克萊默形容莫倫科夫是“工程師的工程師”。“他很安靜,用心傾聽。當他開口說話時,你知道那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后的話。”
克萊默表示,在談判合并時,莫倫科夫給予高通團隊“很多的自由”,本人并沒有密切參與整個過程。他給團隊很大的空間,很大的支持。
莫倫科夫在高通任職超過20年,擁有電子工程的雙學位,升任晶片組事業負責人后,才晉升為營運長。他是高通首位非創辦家族的執行長。雅各(Irwin Jacobs)于1985年創立高通,2005年交棒給兒子保羅。保羅現今擔任執行董事長。
高通上個年度(9月止)營收達到236億美元,可說是行動通訊革命的前鋒。
該公司的智慧財產去年應用在全球將近14億部3G和4G裝置。各大品牌的旗艦安卓手機有很多都搭載高通的Snapdragon處理器,包括三星Galaxy S7,蘋果部分產品則使用其數據機。這些處理器占高通營收的三分之二,其余為專利授權。
然而,智慧手機市場歷經將近10年的二位數成長之后,成長引擎已開始減速,尤其是高通鎖定的高階手機。莫倫科夫于是決定大膽押注新市場,包括物聯網與車電市場。莫倫科夫在舊金山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指出:“我們要很努力,我們要改變公司前進的方向。”
他表示,投資人肯等候5年讓新創公司做出成績,但是當你成為一家大企業,就更難做出轉變,而且在同時還要照顧到既有的事業。
莫倫科夫認為他的工程背景,讓他在上任后這兩年可以激勵員工。“我們終究是一家產品公司,員工非常專注在他們研發的產品。”
高通眼前最大的挑戰來自中國。去年中國當局裁定該公司違反反托拉斯法,壟斷3G和4G專利授權市場,高通同意支付9.75億美元的罰金,并同意調降對中國手機商的部分授權金。
莫倫科夫表示,高通不是新進入中國的公司,卻面對難度更高、風險更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