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在發射運載飛船時,航天設備及其有效載荷將承受嚴重的震動,進而可能導致其毀滅。因此研究和設計這類結構時都應考慮到它們的動態加載,托木斯克工業大學高技術物理學研究所所長雅科夫列夫在接受衛星網記者采訪時指出。
雅科夫列夫說, "在托木斯克工業大學的項目中采用了新的多級技術,設計時考慮到了結構部件以及材料的內部結構。因此研究者在數字設計階段時就可以進行最大程度接近現實的虛擬實驗。" "‘Tomsk-TPU-120'是俄羅斯第一顆外殼借助3D打印機制成的衛星,設計時考慮到了多級動態模擬結果。采用這些技術可大大縮短研制時間,減少實際試驗次數,找到新的材料和設計方面的最佳解決方案,還可降低項目成本。"雅科夫列夫進一步解釋說。 把每公斤的有效載荷運到軌道,需要大筆資金。為了保證在飛船上升時衛星部件和結構的完整性,需要利用多個安全節點。采用3D打印這一新的生產技術的動態模擬,可大大減少結構重量,同時又不改變它的牢固特性以及抗震動性。
托木斯克工業大學高技術物理學研究所所長雅科夫列夫告訴我們,"這個試驗只是研發不同用途小型衛星長期工作的第一階段。"
2016年春托木斯克工業大學研制的衛星被送到了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宇航員將從國際空間站進行發射。宇航員初步計劃將在2017年7月再次進入太空。屆時將讓衛星進行自由飛行。 估計衛星壽命約為4-6個月。在此期間它的軌道將逐漸降低,最終衛星將毀于大氣層。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