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今年的MateBook新增13.3、15.6寸兩款產品,并且與去年的產品是二合一平板不同的是,這是傳統筆記本產品,據說代工制造服務已由和碩和廣達兩家奪得,并傳出訂單可能高達百萬,那么它在筆記本市場的希望與難題又會有哪些呢?
如今的筆記本市場正處于發展停滯期,IDC去年發布的三季度數據顯示前四大PC品牌聯想、惠普、戴爾、蘋果的PC銷售額都出現下滑,其中蘋果的出貨量更出現兩位數的下滑,可見PC市場是相當不景氣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殺入這個市場無疑面臨相當大的壓力,不過它也有優勢,那就是中國市場。目前的全球第一大PC品牌聯想之所以能占有第一位的市場份額與它在中國市場占有第一位的市場份額有相當重要的關系,中國市場也是全球第一大PC市場。
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PC市場,多年來的現實證明外資品牌難以在這一市場占領競爭優勢,這給作為本地品牌的華為是有它的優勢的,其要獲得的100萬出貨量占國內的比利是相當小的,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太難。
經過多年的打造,華為成功的在消費電子市場打響了自己的品牌,并廣受中國消費者的歡迎,在這樣的情況下延伸到筆記本市場倒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機會。除了在手機市場取得出色的成績外,在服務器市場,華為已躋身國產前四大,與聯想、浪潮等企業競爭,在平板市場它也已躋身全球前五,這體現了它跨領域競爭的能力,當然殺入PC市場會讓眾多競爭對手緊張。
上游企業微軟、Intel也歡迎市場有一個新進入者,為沉悶的PC市場帶來新的氣息,因此給予華為相當大的支持,去年的MateBook就獲得了它們的大力支持,這也為它進軍筆記本市場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不過從MateBook的成績來看,要想在筆記本市場取得成績也并非那么容易。前年在華為申請了MateBook商標后,業界認為它去年該款產品將獲得百萬出貨量,但是到了去年初臺灣產業鏈將該目標降低到40萬部。
但是從本次消息指今年華為筆記本產品出貨量將超過百萬,相較去年的MateBook增長超過十倍,說明去年的MateBook出貨量實際只有十多萬,遠沒達到預期的目標。這證明筆記本市場競爭激烈,華為這個新軍要想取得預期目標有它的困難。
當然這也與MateBook所處的二合一平板市場剛剛起步,市場容量較小,而MateBook的定價過高,在設計方面相較微軟surfacebook、三星galaxy tapPro S等競爭對手的產品有差距有關。
臺灣產業鏈發布的這個數據也有可能過于樂觀了,去年初的時候它們也曾預計中國大陸另一家手機品牌小米的筆記本出貨量可以達到80萬,但是結果并沒如愿,如今換了另一個品牌加入當然它們也會做出一個更樂觀的預計。不過相比起小米來說,華為在進入新領域的時候會更愿意投入更多資源,并且更有恒心,或許華為筆記本的結果會與小米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