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紅米4/4A和魅藍Note5不約而同的選擇在發布后不降反生的漲價100元,但這并沒有降低這兩家企業對于千元機市場的熱情,就在這兩天,小米和魅族分別發布了新手機。
2月14日情人節當天,小米正式發售了紅米Note 4X,紅米Note 4X跟紅米Note 4相比內部芯片從聯發科芯片換成了高通驍龍625。而15日下午,魅族在北京召開了魅藍新品發布會,正式推出了全新升級產品魅藍5S,魅藍新機采用的芯片則是MT6753。
魅藍5S和紅米Note4X參數對比
魅藍5S的處理器是MT6753,28nm LP工藝,1.5GHz四核A53+1.3GHz 四核A53,GPU為Mali-T720 MP3。
MT6753是聯發科第一款支持CDMA網絡的量產處理器。該芯片高度整合基帶(Baseband),支持全球全模World Mode網絡規格。除此之外, MT6753優化的硬件設計支持功能強大的3D圖像處理技術,優于其他同等級CPU的3D圖像處理表現,能將Android平臺3D UI設計的精致度生動完美的呈現。
驍龍625隸屬驍龍600系列,中端處理器,但由于是采用14nm制程打造的8核心處理器(同驍龍820一樣14nm制程),因此它的功耗控制相對具有優勢。8個核心均為2.0GHz A53,GPU則為Adreno 506,并且最高支持Cat.7 LTE的網絡。此外這款處理器支持Quick Charge 3.0快充技術。
作為一款中端處理器,驍龍625最大的亮點在于使用了目前相對來說比較先進的14nm制程工藝,配合2.0 GHz高主頻的Cortex A53省電核心架構,在使用體驗和待機續航方面有一個不錯的平衡。
制程工藝的重要性
制程工藝作為處理器芯片的一項技術,它發揮的作用是讓處理器能夠承載更多電子元件。一般來說處理器要承載例如晶體管、電阻器以及電容等等一系列的電子元件,這些元件由于體積過于渺小,需要顯微鏡才能看到。而這些精密的電子元件之間通常用納米來計算距離,納米距離越小,意味著承載的元件就越多,如此一來手機的功能也就越全面。
能夠盡可能多的承載電子元件是其中一方面,縮小電子元件的間距還有另一個作用那就是能使不同晶體管終端的電流容量降低,從而提升他們的交換頻率。因為每個晶體管在切換電子信號的時候,所消耗的動態功耗會直接和電流容量相關,從而使得運行速度加快,能耗變小。明白了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制程的數值越小,制程就越先進;元器件的尺寸越小,處理器的集成度越高,因此性能加強,處理器的功耗反而越低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