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Nvidia(英偉達)在北京正式召開GTC China大會。在本次大會上,英偉達發布了神經網絡推理加速器TensorRT 3 ,借助該推理引擎,將大幅提高機器人及無人駕駛汽車在終端的推理性能,并降低成本。此外英偉達也發布了全球首款機器自主處理器Xavier,以及英偉達Tesla V100 GPU。而在自動駕駛方面,英偉達也推出了開放的自動駕駛平臺NVIDIA DRIVE。
NVIDIA TensorRT 3推進超大規模 數據中心人工智能推理
據了解,TensorRT 3與NVIDIA GPU的結合能夠基于所有的框架、為諸如圖像和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視覺搜索和個性化建議等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超快速且高效的推理。此外,TensorRT 和NVIDIA TeslaGPU加速器的速度可達到CPU 的40倍。
在會議現場,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演示時稱,“GPU與TensorRT結合后的性能加速,一臺8 GPU的服務器可以替換160臺雙CPU服務器,或者4個機架。”
黃仁勛表示“AI推理工作量也呈指數級增長。借助CUDA(CPU+GPU)的可編程性,TensorRT將能夠加速助推深度神經網絡日益多樣化、復雜的增長趨勢。通過TensorRT的大幅度加速,服務提供商能夠以經濟實惠的成本部署這些計算密集型人工智能工作負載。”
而由于TensorRT 3能夠快速優化、驗證并部署經過訓練的神經網絡,從而在超大型數據中心、嵌入式 GPU 或車用 GPU 平臺上開展推理工作。因此TensorRT 3也能夠大幅提升從云端至終端設備(包括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的推理性能并降低成本。
打造開放的自動駕駛平臺NVIDIA DRIVE
在無人駕駛技術領域,英偉達此次也針對性的推出了自動駕駛end to end(端到端)平臺NVIDIA DRIVE。
據黃仁勛現場介紹,NVIDIA DRIVE平臺包括了自動駕駛汽車操作系統ASIL-D OS(Drive OS)、深度學習計算平臺Drive PX、計算機視覺SDK(Driveworks SDK)以及自動駕駛計算平臺Drive AV。
Drive AV是專門為自動駕駛而開發的應用,實現環繞攝像頭、雷達和激光雷達的傳感數據融合。
黃仁勛表示“通過前沿的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計算機,英偉達可以讓新興的初創公司設計新的算法和軟件。已經有 145家初創公司正在研制基于 NVIDIA DRIVE 的自動駕駛汽車、卡車、高清制圖以及服務。”
全球首款自主機器處理器Xavier
在今年CES上,英偉達就已經發布了一款針對自動駕駛技術和汽車產品的芯片Xavier。搭載這款芯片的DRIVE PX 2系統的性能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Xavier芯片由8核ARM64位CPU和512個核心的Volta架構GPU構成,擁有30 TOPS的深度學習能力,但功耗僅有30W。Xavier也可以說是英偉達涉足自動駕駛領域的一張王牌。
黃仁勛稱,“這是全球首款自主機器處理器”。可用于仿真、訓練和自動駕駛。Xavier 也將于 2018年第一季度首先將供應給部分合作伙伴, 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推向市場。
“開放”的與企業合作 未來汽車由軟件定義
另外在本次會議上,英偉達也對外宣布,戰略投資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景馳科技。NVIDIA DRIVE PX AI平臺對景馳科技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開發和部署深度學習能力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
談到英偉達與科技企業及主機廠的合作方面,會后的媒體交流環節當中,黃仁勛對此表示,英偉達絕不‘自閉’,也不是一個做垂直集成的公司。而是抱以開放的心態與大眾、豐田等主機廠,以及有非常好的點子的初創企業合作。
黃仁勛認為,在自動駕駛時代,就是軟件定義的汽車,其制造生產比現在的“黑盒子”式的行車電腦的車生產起來便宜得多。現在的汽車儀表板獨立,無線電子系統獨立,還有后視鏡,所有都是獨立的系統。而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將不會再需要各個獨立的電腦,各個部分的功能都是由超級電腦實現軟件定義。
在由軟件定義的自動駕駛時代,安全成為了智能汽車繞不開的話題。汽車被“黑”一直是人們所擔心的重大技術安全問題。黃仁勛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如果被“黑”,單獨一輛汽車而言,本身沒有什么價值可言,同時也有手段來應對。而最可怕的地方在于,通過汽車入侵“云端”,再經由云端來“黑”其他汽車才是非常嚴重的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