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提高了速度,4G改變了生活,5G則將改變社會。雖然距離5G真正爆發還有兩年時間,但在產業鏈環節,圍繞5G展開的一場大規模商戰已不可避免。
對于5G,秦亮在Global Tech 2017 環球·智能世界大會上用一句話概括:“5G是社會數字化的基石”。
秦亮認為,5G時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將連成一體,將構建一個全新的信息化的基礎設施。
華為無線產品線中國產品管理部部長秦亮
“由于以往的2G、3G、4G系統主要服務于通信,所以存在多制式標準并行的情況。進入5G時代后,市場將迎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網絡。’”秦亮說。
據他介紹,5G技術能提供至少十倍的4G峰值速率、毫秒級的傳輸時延和千億級的連接能力,開啟萬物廣泛互聯、人機深度交互的新時代。對普通用戶而言,5G意味著高速率的數據傳輸,可承載4K/8K超高清視頻、VR/AR等大流量應用服務。但5G的應用遠不止如此,其最廣泛的應用場景是萬物互聯,面向車聯網、工業控制、醫療、城市交通等垂直行業,為用戶提供毫秒級的端到端時延和接近百分之百的業務可靠性保證。
2017年3月份,3GPP(第三代伙伴計劃協議)正式通過了5G加速的提案,將5G NR非獨立組網標準提前半年至今年12月完成。這意味著,5G商用部署明顯加速。中國企業則是放眼全球,抓緊布局各地預商用機遇。
在研發自己的5G芯片與終端的同時,華為已經與手機基帶芯片的產業鏈積極開展了廣泛的互通互操作測試,共同驗證終端芯片與移動網絡接入網及核心網之間的互通與互操作性。
在2017年北京懷柔進行的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二階段技術方案驗證期間,華為已經率先與芯片企業展訊通信、聯發科技完成了射頻與功能互通方面全面對接測試;近日,又與英特爾攜手開展了基于中低頻與毫米波的5G新空口技術互操作測試。
互操作性測試是終端與網絡協同的關鍵與基礎,在各個芯片廠家都在爭搶5G領先高地的當前,通過了與5G基站網絡的互操作性測試,就意味著終端芯片可以順暢地接入無線網絡,從而使5G芯片與終端具有了大規模商用的可能性。
此外,5G具有更高帶寬和更低延遲的優勢,為汽車實時數據交互及遠程云服務指揮車輛操作提供了可能。秦亮舉例,今年年初,華為和德國航空航天中心(以下簡稱:DLR)于德國慕尼黑進行了基于5G網絡的自動駕駛測試。而在過去幾年中,車輛和道路基礎設施系統之間的通信技術被廣泛研究。與基于WLAN的V2X相比,5G V2X技術以5G超低時延、超高可靠性和超大帶寬的聯合性能指標成為了未來自動駕駛技術中的關鍵使能者。測試結果表明,基于5G的高可靠和超低時延的V2X方案大大提高了車輛行駛的安全可靠性。
“華為和DLR共同簽署了關于定義對5G移動無線標準需求的合作協議,該需求是專門針對高度自動駕駛(HAD)的功能,以及5G面向自動化應用的可行性的探索。雙方聚焦研究在突發情況下應對策略的需求,提升HAD場景下的安全性。同時華為和DLR致力于尋求探索更復雜的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場景下車輛編隊的聯合協作技術,如利用規劃變更行車路線和短距離下車輛編隊去提高交通效率,節省能源。”秦亮解釋道。
市場調研機構IHS發布的報告認為,5G好比印刷機、互聯網、電力、蒸汽機、電報,可以重新定義工作流程并重塑經濟競爭優勢規則,是一項能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且廣泛影響的“通用技術”。該報告預測,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基本相當于所有美國消費者在2016年的全部支出,全球5G價值鏈則將創造3.5萬億美元產出,并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中國將獲得的工作崗位達950萬個,為全球首位,遠超美國的340萬個。
“5G和物聯網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潛力。通過解決關鍵行業領域的5G連接問題,運營商就有望在2026年增加36%的營收。中國企業正在放眼全球,5G預商用大戰的號角已經吹響。”秦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