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鵬認為,對物聯網來說,5G相當于計算機下面的主線,把整個主線加寬、加厚,IOT的終端就會跑得更順暢。而AI的能力是處理和交互。
4月14日,“菁蓉智享會·2018中國物聯網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投資機會分析專家、軟銀集團顧問島聰在會上提出:“物聯網(IOT)將會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項目。”
近五年,中國物聯網發展迅猛,有觀點認為,物聯網時代是屬于中國的時代。
“未來已來,整個5G和AI是推動物聯網產業的雙渦輪。”華為終端戰略與創新中心總監歐鵬在會上表示,華為2009年便開始進行5G的投資建設。
“物聯網解決什么問題呢?解決的是時間和空間的問題,是效率的問題。物聯網無處不在,能實現‘連人連物連服務’,一體化的效率提升。”歐鵬在會上這樣解釋了物聯網。
要實現萬物互聯,5G和AI必不可少。歐鵬表示,“物聯網(IOT)產業,既有IOT的終端,也有IOT的應用和服務。5G的話,相當于計算機下面的主線,把整個主線加寬、加厚,IOT的終端就會跑得更順暢。而AI的能力是處理和交互,這塊一定要實現智能化。在整個物聯網時代,AI能夠快速變革以提升整個物聯網智能化的水平”。
華為終端有限公司無線寬帶與智能家庭產品管理部部長葛澤天認為:目前,之所以尚未實現萬物互聯,是因為基礎設施條件沒有達到,但5G的到來使萬物互聯具備了條件,它會加速整個物聯網的布局。
5G具體能解決哪些問題?歐鵬認為,第一,如果你購買了8K電視,按以前的技術,你無法觀看8K的電影,但5G能給整個4K、8K提供管道保障,讓普通用戶享受到8K電影。第二,5G會讓傳統的移動VR和PC的VR,轉到云端的VR,實現不插線,提升VR/AR體驗。這類VR叫云的VR技術,會是未來非常大的一塊5G產業。第三是無線超寬帶進入家庭。第四是自動駕駛及遠程醫療。
葛澤天介紹說:“今年3月份,華為發布了5G終端芯片,現在5G的討論熱度很高,其實5G必須要有終端的承載。”對此,歐鵬也提到:“光是云端的能力是不行的,還有包括芯片的能力。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情況下,對整個芯片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基于芯片上的NPU,可實現AI的第一個應用場景,即智能文本圖象識別。“它能夠自動識別文字,拍個照就可以翻譯出來。”歐鵬解釋說,這是最基礎的,AI還要實現聽覺和視覺的應用場景,以及車聯網、智能家居這類出行等方面的相關服務——比如,你要睡覺的時候,家電感知到你躺下了,就會自動關上燈。
“華為的戰略已經和IOT萬物互聯密不可分。”葛澤天在會上說道。會議期間,歐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華為在5G和AI技術研發上的投入超過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