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沒有轉型,只是在前進。”——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
2018華為全聯接大會后,華為昇騰芯片的發布和AI戰略的揭秘刷爆網絡,走著“技工貿”路線的華為又一次拿出了“很嚇人”的戰略和技術。華為“水軍”稱霸論壇、貼吧的行為不需要了,此前低調的華為公司開始高調秀技術、講戰略。不過,細想過后發現,如果華為再低調行事,針對敏感事件只發布一些官方回應,“忽視華為”很可能在不經意間成為通信行業的常態。
處處碰壁的華為5G
大家都很明白,接下來一段時間通信行業最大的事情就是部署5G。而5G的第一波福利無疑就是設備和專利,華為作為世界通信設備的老大并且在5G領域下了很多功夫。雖然在5G投票中不敵高通,但是華為的硬件儲備實力沒有人敢忽視。
不過,就在5G到來的黎明之際,美國、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相繼宣布出于國家安全考慮將華為排除在了國家5G建設規劃之外,并且日本、韓國、印度等國也有效仿之意。而更令國人和華為費解的是,7月10日中國移動宣布和諾基亞簽訂10億歐元框架協議,雙方將在5G方面達成戰略合作。華為拿到的第一張5G訂單來自歐洲的意大利。
華為深耕5G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在技術儲備上僅次于高通,在設備性能上無人出其右。然而,在5G熱火朝天準備中,華為卻因為種種原因被冷落,華為人定然是咽不下這口氣的。
兩句話道破玄機
機會都是自己爭取的,這句話我們常常在銷售大會上聽到,而華為要在5G時代賣產品、賣技術也要自己去爭取,他們爭取的方法大概就是主動“亮劍”。
在全鏈接大會上,徐直軍用兩句話去“亮劍”。他表示,“我們不直接向第三方提供芯片,而是提供基于芯片的硬件和云服務,我們和純芯片廠商沒有直接競爭。”這是第一句話,表明華為不會變成芯片原廠,賣設備才是主業務。
另外,徐直軍在全鏈接大會指出,“華為需要覆蓋從云、到邊緣、到端到物聯網端,需要全新的架構,有創造力的架構。”這是第二句話,強調華為將進一步在物聯網領域發力,打造自己的物聯網生態系統。
這兩句話,可謂是兩把劍,華為明明白白的“亮劍”就是為了宣誓:華為不僅能搞定5G流量管道這點事兒,還能夠把握住使能端。這就是明擺著戳運營商的痛處。
我們都知道5G網絡有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是萬物互聯。全球第二大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發布報告稱,預計到2025年,全球5G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539.3億美元增長到 1232.7億美元。報告指出,推動全球5G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物聯網連接設備的不斷增加以及對可靠、超低延遲連接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而現在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在布置物聯網的時候就只當運營商是管道商,我用你的流量給你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如果運營商想要打破這樣的尷尬,勢必要通過合作模式更多的參與到應用端,畢竟運營商在應用上面的研發能力這么多年一直都很羸弱。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5G和人工智能(AI)。5G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的原動力技術,將大力推動終端側人工智能的發展,不管是城市大腦、自動駕駛還是智能制造等,5G網絡將讓人工智能大跨步發展。
而人工智能也在融入5G建設,智能網絡優化、智能網絡維護等都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運營商也在努力和學界、研界合作“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等項目,將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下一代網絡建設的重要工具,中國聯通“雪亮工程”就是很鮮明的例子。
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是賦能5G的關鍵技術,徐直軍的話已經表明華為將先下手為強。華為改變了在通信市場的打法,不再以產品性能單點式突破,而是利用產品性能和生態結合的組合拳。華為公司戰略市場總裁徐文偉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也公開透露,華為的目標是利用3年時間,發展100萬人工智能開發者及伙伴。這是華為人工智能的生態系統。
華為在物聯網生態的布局更成熟一些,在國內和國際上建立了多個物聯網生態系統,比如華為歐洲和中東物聯網生態系統等。這樣龐大的生態系統是運營商不敢忽略的。
“很嚇人”的實力
當然,誠如古裝劇里面的劇情,但凡是敢于在臺面上“亮劍”的,都是有幾把刷子的。要不然就不是“技藝超群”,而是“獻丑”了。
先說全鏈接大會上面“很嚇人”的消息:昇騰芯片,華為將以AI加速模塊、AI服務器、云服務的形式面向第三方銷售。華為在芯片設計上面的能力在麒麟芯片就已經有所展現,從跟隨者一路殺到了手機芯片的第一陣營,現在更是即將摘得安卓7nm第一芯的桂冠。靠著同樣不外銷的麒麟芯片,華為超越了蘋果,坐在了全球手機出貨量第二的位置上。而麒麟芯片是基于Arm架構的,它的AI能力來源于寒武紀。即便如此,華為還是靠著麒麟芯片在手機市場大肆掠奪市場,更是靠著自研芯片的優勢讓榮耀成為性價比手機的代表作品。
昇騰芯片算作是麒麟的進階版本,雖然針對的市場不同,但是華為讓自研更加純粹了。昇騰芯片基于華為自己搭建的“達芬奇架構”,面向的市場也是自己擅長的通信市場。昇騰芯片是核心,真正對競爭對手具有巨大殺傷力的是“達芬奇項目”:以達芬奇架構為基礎的芯片,最終和算子開發工具CANN、統一訓練推理架構MindSpore、機器學習PaaS ModelArts一道,組成了華為在AI方面的全棧全場景方案。
這樣做的優劣勢都很明顯。劣勢是自研芯片讓產品的靈活性降低,生態系統進入有了一定的限制。優勢是產品價格定位靈活,可以靠著芯片自研讓產品高溢價,也可以主打性價比。當然更大的優勢,也是更深的意義是自主芯片在手避免“中興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
當然,這所有的優勢都基于產品性能過硬的基礎上。昇騰芯片的實力在全鏈接大會已經揭露,昇騰910是全球已發布的單芯片計算密度最大的AI芯片,網絡上說拳打英偉達也不是毫無根據的妄論。昇騰310則是主打低功耗。
正如徐直軍自己所言,華為并沒有轉型。也對,做到了世界第一不容易,誰愿意做闖王李自成呢?看著風風火火最后是為別人做嫁衣。華為在5G第三階段測試中通過了所有測試,也是當前唯一通過全部測試的,意味華為的5G技術已經走出實驗室,具備商用可能。華為通信設備和技術優勢顯而易見,選擇“亮劍”只為剎住“不選華為”這股風氣。并不是華為天生要強,這不是工程師為主的公司的風格,只是感受到自己在5G市場數次被忽視后“八成要涼”的危機。華為在5G投入了這么多,如果很少人用也就相當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