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導體領域,AMD算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公司了,明年(2019),它就將迎來50歲的生日,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前夕,該公司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也為自己親自定制了一份最珍貴的生日禮物。而這一切都與他們的CEO蘇姿豐博士(Lisa Su)密不可分。
Lisa Su確實是位杰出的女性,自2014年上任以來,在她的帶領下,AMD最近兩年出現了驚人的變化,一改前些年的頹勢,在CPU和GPU市場上從競爭對手那里搶回了不少份額,也成為了資本市場的熱點談論對象和寵兒。
據Mercury Research的調研報告顯示,在過去的Q3季度中,AMD的CPU在整個市場上的份額大幅增長,首次突破10%,達到了10.6%(去年同期為7.5%,上季度也只有9.1%),其中桌面CPU市場份額達到了13%,比去年增加2.1個百分點,筆記本電腦市場也突破了10%,達到了10.9%,同比增長了4.1個百分點(去年Q3季度份額只有6.8%,上個季度增長到了8.8%)。
這些變化是如何產生的呢?一切努力都歸結為一點,那就是技術含量高的、能被市場認可的產品,作為一家IC企業,一切都要靠產品說話,這才是硬道理。以上取得的成績都要歸功于銳龍處理器,其銷量同比翻倍。而隨著第二代銳龍處理器的發布,給AMD在PC端,特別是超輕薄筆記本電腦市場上的競爭增添了砝碼。
圖:AMD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潘曉明
除了有說服力的產品之外,做好生態系統的構建工作同樣重要,對此,AMD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潘曉明(Spencer)先生表示:“構建、深化和客戶、合作伙伴關系很重要。今年,無論是DIY合作伙伴還是OEM,許多廠商都推出了基于銳龍處理器的臺式機和筆記本。尤其是筆記本領域,現在有兩個趨勢,一個是超輕薄,一個是游戲本。今年,AMD正式進入超輕薄筆記本領域,在剛剛過去的雙11促銷節,在京東,基于AMD銳龍移動處理器的筆記本銷量在全品類筆記本中排名第一。”
服務器CPU任重道遠
然而,相對于消費級CPU市場,AMD在服務器CPU市場上的份額依然很小,這也是Lisa Su上任以后要重點突破的領域。2017年,該公司推出了基于其Zen架構的第一代EPYC(霄龍)服務器CPU,令業界眼前一亮,也贏得了一些客戶。但畢竟在服務器CPU市場已經沉寂多年,2017年夏天才重啟該版塊業務,要想不斷開拓市場,還是需要優秀產品的迭代、升級。
因此,AMD于近期向業界公開展示了基于其“Zen 2”架構的、代號為“Rome”的新一代EPYC服務器CPU,預計這將成為業界首款7nm制程的服務器CPU,這凸顯了該公司對于開拓該領域市場的決心。
新一代EPYC處理器采用臺積電7nm工藝,從第一代的32核64線程提升到了64核128線程,同時支持PCIe 4.0。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代新EPYC處理器采用了Chiplet設計,這是一種模塊化設計方法,可以實現性能、功耗和集成度水平的全面提升,有助于降低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和散熱需求。
就CPU或GPU而言,采用先進的7nm制程技術可以在保持性能不變的前提下,實現功耗的進一步優化,或者在不增加功耗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性能。
目前,基于“Zen 2”架構的新EPYC已經出樣,預計將會在 2019 年正式推出。此外,后續的、基于7nm+制程的Zen 3架構已經在路上,Zen 4架構也在開發中。
基于這樣的新產品,拓展全球的服務器市場成為了AMD當下工作的重點,特別是隨著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給半導體公司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同時也蘊育著巨大的商機。
談到重回并開拓服務器市場時,Spencer表示:“回想2004到2006年,那時我們在服務器市場還是很有競爭力的,當時,市場是認可AMD的皓龍CPU的。現在我們重回這一塊市場,我覺得有幾項工作必須去做:第一、霄龍處理器從去年發布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這段時間我們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要與合作伙伴一起把整個生態系統打通。在服務器市場,不管是百度還是騰訊,都需要構建生態系統,包括OS、應用及軟件的優化等。在這些方面,我們需要不斷夯實基礎,我相信霄龍業務很快就會出現跨越式發展;第二、擴大我們的團隊規模,把在云計算和云服務的經驗和資源投射到更大的企業,這個沒有什么捷徑,只有加速覆蓋。”
云計算方面,基于其TCO等差異化優勢,AMD已經與亞馬遜AWS、百度和騰訊云合作,另外,戴爾、HPE、聯想、曙光、新華三,以及臺灣地區的Inventec等也在使用AMD的解決方案,2017年推出霄龍處理器時,AMD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幾個大的云計算提供商上,并在逐步完善生態系統。
據悉,在服務器市場,AMD今年的目標是爭取5%的份額,而相關分析師預計2019年底份額可達10%。
GPU瞄準數據中心應用
AMD這家公司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是業內唯一一家既能做高性能x86 CPU,也能做高性能GPU的公司。
因此,該公司一直采取CPU與GPU并行發展的策略,而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當下,GPU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在數據中心當中的機器學習方面發展得如魚得水。
在這樣巨大的市場機遇面前,作為桌面和游戲級GPU市場的佼佼者,AMD也開始調整策略,會將更多的GPU研發資源投入到云計算當中去。
因此,除了展示新一代“Rome”的EPYC服務器CPU之外,該公司還披露了Radeon Instinct MI60和MI50加速器,也是基于臺積電的7nm制程,主要針對深度學習、高效能運算,以及云端運算的應用需求,
據悉,MI60的產品特點能與“Rome”很好的結合,滿足大型計算、生物模擬研究等需求。其前一代產品是MI25,而下一代產品也在研發當中。除了這款GPU硬件之外,AMD還推出了ROCm(Radeon Open Computing Platform)開源軟件,并發布了ROCm 2.0版本。據AMD Radeon技術事業部工程研發高級副總裁王啟尚介紹,在這個機器學習的開源平臺中,用戶可以自由選擇CPU、GPU等硬件,不受廠商和品牌限制,而ROCm軟件都是開源的,這樣做,就是希望有更多的開發者和用戶加入到這個開源平臺當中,逐步建立起相應的機器學習生態系統。
Radeon Instinct MI60和MI50加速器將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也就是現在這個時間段了。王啟尚表示:“這一行業存在巨大機會,需要競爭,AMD已做好競爭的準備。”
圖:AMD Radeon技術事業部工程研發高級副總裁王啟尚
不忘初心
此次,AMD展示的服務器GPU和CPU都是采用最先進的7nm制程工藝,相信基于7nm的PC處理器也指日可待。對此,GfK IT及辦公產品事業部總經理白帆表示:“在我看來,7nm制程的應用對PC行業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我們知道就CPU和GPU而言,制程的升級可以在保持性能不變的前提下,實現功耗的進一步優化。上次CPU/GPU制程的大幅升級有效的推動了超輕薄筆記本市場的高速發展,可以說是為近三年筆記本市場的企穩,甚至是回暖奠定了硬件基礎。今天我們看到AMD已經率先發布了應用最新一代7nm制程的服務器CPU及顯卡,我非常期待這一制造工藝能夠盡早的應用到消費級的PC產品市場中來,其毫無疑問會對PC市場起到非常積極地推進作用。”
對于未來的發展,AMD制定好了策略,并希望通過團隊的執行力一個個落地,目前來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當然,路還很遠,不忘初心很重要,因為AMD的發展歷程一直是起起伏伏”,Spencer說:“這一段時間很多客戶同我們站在一起,所以我希望合作伙伴能了解我們最好的技術和產品,堅定他們的信心,堅定他們跟我們長期共贏的決心,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
無論如何,要想持續發展,產品是最重要的,是核心競爭力,沒有別的捷徑。
對于未來,Spencer表示:“我們熱愛這個市場,而且這個市場依然是巨大的,有750億美金的規模,而云計算、服務器和GPU也有290億美金。因此,我們會心無旁騖地去努力耕耘,扎扎實實地把該做的工作做好。只要擁有好的IP,并能打造出很好的產品,就一定能成功。”
2014年,Lisa Su上任CEO時曾說過,帶領AMD前行是她一生中千載難逢的機遇,并一直堅信,技術資產、工程人才以及IP的結合,讓AMD站在了行業創新的前沿。而從這家公司當下的發展態勢來看,這一信念將會更加堅定。
“我堅信,對于AMD,最好的時刻即將到來,AMD現在把握著十年一遇的機會。我的職責就是確保整個公司能將這一機會轉化為美好的現實”。AMD正在踐行著Lisa Su兩年前說過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