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在其發布的2016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曾作出預言,「汽車正在成為另一臺計算機。」
這取決于隨著汽車智能化的不斷加速,使得以內燃機為核心的傳統汽車結構無法適應新的需求,人們出行習慣乃至汽車場景本身都在直接發生改變。
時至今日,不僅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成為大勢所趨,自動駕駛技術加持下的智能出行進展更是如火如荼,在4月16日開幕的上海車展上,包括奔馳、寶馬、奧迪、大眾在內的諸多車企與博世等Tier1廠商紛紛展現了相應技術與產品。
其中,搭載了L3級別——人機結合操作,系統可監控駕駛環境并完成駕駛任務但駕駛員必須配合操作乃至隨時重新進行駕駛控制——自動駕駛技術的車型量產落地成為了會展上的一個重點。
如奔馳全新一代S級車型將會首次導入奔馳L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寶馬則將于2021年全面量產落地的概念車BMW iNEXT,后者是寶馬旗下首款提供L3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
其實,2020年將成為L3級自動駕駛全面落地元年已經是一個公認的事實,根據羅蘭貝格的預測顯示,2020年中國將在城市特定區域開放道路進行自動駕駛車輛測試,并在部分高速公路允許L3自動駕駛。
簡單地說,未來2~3年時間內,中國汽車市場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將步入關鍵時間節點,技術的推進程度無疑更備受關注。
對于自動駕駛而言,高精地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自動駕駛過程中,高精地度起到了高精度定位、輔助環境感知、規劃與決策等作用,是自動駕駛系統進行車道及路徑規劃,及時給制動、轉向、加速等控制器下指令,最終完成駕駛任務這一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一個不太貼切但十分形象的比喻是,高精地圖就相當于給自動駕駛系統這個「駕駛員」開了個上帝視角,其意義堪比堪比地圖導航之于人類司機的意義。
而以目前L3級別自動駕駛為例,人機共駕等方面的成熟至少需要300萬公里以上的道路測試,所以只有高精地圖大規模應用后,其積累的數據才足夠推動自動駕駛產業的全面爆發,高精地圖的重要意義愈發凸顯。
不久前,高德地圖宣布將對高精地圖服務進行升級,并以不超過100元每車每年的成本價提供高精地圖產品。消息一出,行業反響強烈。
據了解,目前汽車行業高精地圖產品的價格并不透明,一些地圖廠商的價格在每輛車每年500元左右,甚至也有700-800元。也就是說,高德的新舉措實質上是將高精地圖產品價格直接拉到了當前市場主流價格約五分之一至七分之一的程度,這無疑將從源頭處大大降低自動駕駛產業鏈所有玩家的成本投入與準入門檻,加速整個自動駕駛技術的推進和商業化進程,對整個領域造成不可小覷的影響。
受限于國家相關政策,只有獲得相關測繪資質的廠家能夠進行高精地圖的數據生產,再加上高精地圖研發需要巨額投入,其地圖數據采集需要激光雷達、微波雷達、攝像頭、螺旋儀、計算設備等共同完成,采集成本高昂,據了解高德的一臺地圖采集車造價就超過800萬,還要加上人員、編譯制作等其他投入,整體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僅有17家擁有繪制高精地圖資質的企業。而在很多人看來,高精地圖里都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利益,甚至有公司曾明確提出,要通過高精地圖上的利潤,實現完整的商業閉環。
那么,高德地圖為什么要宣布這樣的價格,又為什么能宣布這樣的價格?
首先要指出的是,高德地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在于其依托阿里大生態帶來的大量實際應用場景,無論是物流配送、車路協同還是城市大腦,高精地圖都是應用落地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倉儲物流為例,目前,高德支持菜鳥裹裹平臺上每日過億包裹的智慧物流配送,為后者提供包括高精度地圖在內的諸多服務。按照馬云的規劃,未來菜鳥平臺上每天將實現10億包裹的運轉量,這就更加需要高精地圖服務的無人物流系統作為驅動引擎。
對于高德而言,上述諸多商業應用場景不僅為高德高精地圖的技術推進提供了海量數據和資源支持,也成為了高德高精地圖不斷提升服務能力的「練兵場」。這也就意味著,高德地圖既受益于阿里大生態下的海量資源支持,也為后者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相比之下技術推進的成本投入幾可忽略。
由此,高德地圖一方面成功站在了產品優勢高地之上,截至目前,高德高精地圖的精度和覆蓋面積均已符合絕大部分商業項目需求條件,同時也是國內第一家實現高精地圖產品審圖號批復的地圖公司。
一個更加直觀的例子是,去年量產的亞太地區第一個高精度地圖商業應用項目——通用汽車凱迪拉克CT6車型的超級巡航功能,便是基于高德高精度地圖而誕生。
另一方面,在出于自身業務角度的必要投入的有所產出后,高德又能以近乎「公益」的方式將這種領先產品向外部用戶開放供應,與合作伙伴分享研發和商業化的成果,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這一點早有先例,高德在2016年為推動高精地圖在行業內的應用,就曾力推「自動駕駛開發測試階段高精度地圖數據免費」政策。如今不超過100元的價格,可以看做是高德在自動駕駛商業化階段的一種政策延續,也是對此前合作伙伴以及整個行業做出的一種承諾。
美國軟件技術專家艾德·伯內特曾說過一句幽默的實話:「現在天上有三十一顆衛星在地球上空環繞,不為別的,就為了告訴你便利店怎么走。」
從本質上來說,高精地圖既是決定自動駕駛安全性和用戶體驗的一項關鍵技術,也是自動駕駛的一種基礎設施。如果僅僅用商業的眼光,把高精地圖看成獲利的工具,只會讓自動駕駛變成曲高和寡、遙不可及的技術,從而減緩其推進速度。只有普通人也可以暢通無阻的享有這些成果,新興科技產業的商業模式才能順理成章的建立。
正如上文所說,隨著高德最新舉措的落地,將很可能徹底改變高精地圖此前作為行業高額利潤獲取工具而非自動駕駛領域基礎設施的現狀,進而推動這一領域步入飛躍式發展新階段,而就高精地圖本身而言,其還將在智慧城市、房地產、旅游乃至新零售等更多領域大展拳腳。
可以說,高德地圖正在成為那只在亞馬遜雨林扇動翅膀,就引起一場得克薩斯州風暴的蝴蝶。
當然,無論是自動駕駛亦或是其他新興產業,新技術都不是全部,產業的全面落地普及還需要解決如供應鏈整合、市場教育、統一標準、合規運轉等更多問題,而這仍需全行業的共同努力。
值得慶幸的是,高德正在成為技術服務者和基礎設施供給者的存在,以生態開放吹響提速前行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