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網上購物開始出現之后,在很短的時間就給傳統的實體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現在在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相互融合的時代,對傳統零售商而言,需要更加精進的觸達消費者,而這一切,正是因為科技的背后推手。作為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前沿的科技,對傳統的零售行業會造成多大的沖擊呢?
在2016年的時候,阿里巴巴就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盒馬鮮生,希望可以整合線上和線下的購物體驗。與傳統零售相比,盒馬運用了大數據、智能物聯網、移動互聯、自動化等技術,實現了人、貨、場三者之間的最優化匹配,從供應鏈、倉儲開始,到配送,盒馬都具有完整的物流體系。
現在,這個系統已經在上海南翔門店開始運行,在面積有限的運行軌道上,盒馬實現了高效配送。
現在互聯網公司都在持續的加大技術方面的投入,京東也是如此,京東最近推出了一款“超級眼鏡”,戴上之后,可以應用于門店智能導購、智能盤點、智能巡店,助力線下零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未來零售場景中,或許門店店員可以通過“超級眼鏡”瞬間了解顧客的會員信息、購物傾向等重要信息,實現智能導購的信息可視化。
2018年,美國食品連鎖店已在數百家商店推出了數字價格標簽技術,不僅可以顯示商品的價格和營養成分表,而且可以實現遠程更新物品的價格和營養信息。
Kroger Edge可以綁定消費者的購物清單,然后據此提醒消費者下一步要購買哪些商品,這對傳統的零售行業來說,具有巨大的沖擊,也可以幫助其可持續發展,降低能源成本。除此之外,還有VR技術、自助結賬、Specsavers的框架樣式工具等技術,都與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有很大關系。
為了迎合數字化時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的升級,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AR/VR、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尤為重要。尤其是在零售商業中,云計算和大數據已被廣泛應用,隨著5G時代的到來,相信這些技術能夠對傳統零售行業造成沖擊和使用,對工作和生活帶來巨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