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揚揚了半月之久的“vivo挖角展銳芯片人才”傳言,也終于因vivo副總裁胡柏山的一句話定了半錘子音,“早在一年半前,vivo就開始思考深度布局芯片SoC設計,也為此啟動了招聘大量芯片人才的計劃,未來將建立300-500人的芯片團隊。”
簡單來說,vivo有沒有挖角人才尚無官方蓋章,但它要做芯片已是板上釘釘。而素來和vivo“同進同出”的OPPO也自然要被拉出來比較一番,不得不說,OV始終“親如一家”,連在芯片布局上都非常相似。
僅從對外的招聘信息就不難看出,OPPO其實早就發布了很多芯片設計工程師相關崗位,今年的校招更是就芯片工程師職位額外強調需有芯片公司實習經驗。除此之外,還有業內人士稱,該公司甚至在上海成立了一個公司,從展訊、聯發科挖了一批基層工程師。
至此,華為、小米、OPPO、vivo四大國產手機廠商均已入局芯片領域,但就當前來看,除了技術實力極為雄厚的華為在芯片上做出了一些成績外,小米澎湃一直處于難產階段,而相比于這兩者,素來以營銷深入人心的OV,似乎更難讓人對其抱有信心了。
不過OV真如外界所想,只有營銷而無技術實力嗎?能常常躋身全球手機出貨量排行前五的手機品牌,當然不僅如此。或者換句話說,OV只是“成也營銷,虧也營銷”而已。
過度營銷,反成掣肘
說到中國消費電子產品營銷,便不得不提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了,而他也正是OV最早期的創始人。
相信很多90后在讀書期間都有個“真摯”的夢想,就是擁有一臺小霸王學習機,當然大多數人都不是用來學習的。不過,成龍當年在電視上天天念叨“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小霸王”確實打動了不少家長,為此甘掏腰包,而這也是段永平在營銷上成功走出的第一步。
然而,就在小霸王如日中天之時,因提議股份制改造屢被否決,段永平出走自創品牌,也就是后來家喻戶曉的“步步高”,也是在這里,他開啟了自己的股份制改造計劃,將公司業務拆分成三塊:
步步高電子教育業務,主打學習機,由黃一禾負責;
視聽產品業務,主打DVD、MP3等,由陳明永負責;
通信業務,主打步步高音樂手機,由沈煒負責。
而陳明永和沈煒正是后來的OPPO和vivo當家人,這也是為什么OV在一開始是以音樂手機切入手機市場的主要原因。
后來的業務獨立,創立OV兩家公司等經過無需言表,畢竟在功能機時代,國內手機市場基本被諾基亞和“華強北”壟斷,OV在此時尚未形成核心競爭力。
時間很快來到2011年,隨著iPhone深入國內市場,雷軍發布了第一款“性價比極高”的小米手機,“五花八門”的功能機市場幾乎一夜之間被智能機充斥殆盡,到2013年,智能機銷量首次完全超越功能機,國產手機品牌的發展高潮終于來了。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當年的市場競爭局勢,“錯過了今天可能就沒有明天”再合適不過了。2014年,雷軍憑借產品性價比以及饑餓營銷,讓小米手機年銷量暴增至220%以上;華為更是打著“華為、榮耀”兩張牌,全面攻占高、中、端市場。這個時候,在市場和產品創新方面均無底蘊的OV想要出頭,就只能延續小霸王和步步高時期的“轟炸式”和“侵略式”營銷了。
和麥當勞、肯德基“有彼就有我”一樣,無論是在蘇寧、五星電器、賽格等消費電子產品商場,還是各個人流量聚集的街道、小區,OV兩家的專賣店和專柜可以用遍地開花來形容,只要你看到了OV其中一家,就一定能在百米內找到另外一家。
而廣告營銷方面,除了“瘋狂”的植入到各大衛視綜藝、晚會節目和影視劇中外,據不完全統計,OV在2015年到2018年,4年時間邀請的中韓代言人超過30人,楊冪、李易峰、宋仲基等無一不是當年的“頂流”,任意一個帶貨能力都非同一般。
事實證明,這樣做確實有效,OV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銷量均位居前列,僅2018年上半年,市場研究機構賽諾統計數據就顯示,OPPO和vivo分別以3813萬臺和3551萬臺的銷量位居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前二,而iPhone的銷量僅有3211萬臺。
但也正因為如此,在智能手機競爭主攻“性能”的當下,OV往年的營銷已不再是“加分項”,反而因為“過度”成為了一種掣肘,以至于現如今幾乎沒有人愿意相信,OV也是有技術的。
OV這些年的技術創新之路
通常情況下,判斷手機廠商是否具備技術實力,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分別是技術創新、研發投入和人才。
· 技術創新
既然OV的營銷很深入人心,那我們就從營銷中最常見的廣告說起。以OPPO為例,很多人應該還記得一眾明星拿著OPPO手機拍出的高雷同性廣告,但也相信大多數人并沒有將這樣一句廣告詞放在心上,就是“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沒錯,如今讓各大手機廠商趨之若鶩,連最新發布的iPhone都不得不具備的“快充”功能,就是由OPPO“發揚光大”的。
2014年3月,OPPO在充電適配器中加入了一塊MCU智能芯片,實現了電流的分段恒流和分擋,也就是VOOC閃充技術。保守估計,VOOC閃充速度是其他手機充電平均速度的4倍。
2016年,OPPO首次在R9系列手機的主推廣語上加入了“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這句話,也徹底讓自家的VOOC閃充技術走到了大眾面前。隨之而來的,便是小米、華為、vivo的爭相入局,但始終慢OPPO一步。
就在上個月中旬,OPPO又強勢發布了65W超級快充技術SuperVOOC2.0,可以實現30分鐘充滿4000mAh的電池,即便是玩游戲也能用上2小時15分鐘。
這意味著什么呢?形象點說,OPPO已經成功將“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升級為“充電5分鐘,開黑2小時”了。
當然,快充只是OV技術創新的開始,它們的“小心思”其實還有很多。除了領先推出雙電芯設計、應用Hi-Fi芯片,以及開發獨立的DSP拍照技術、隱形指紋技術APEX、全新定制DAC解碼芯片和耳放技術外,還曾率先應用虹膜識別技術、OIS光學防抖技術和大光圈。對于消費者來說,OV的小創新、新應用雖然不足以讓人感到驚艷,但確實是實實在在的滿足了當時用戶對智能手機功能升級的需求。
不過,這么說也并不意味著OV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新,至少它們創新性的解決了全面屏不全面的問題。
2016年,iPhone X將智能手機推入全面屏時代,但卻因人臉識別必須的前置攝像頭問題難以解決不得不給手機按上了“劉海”被吐槽至今。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各大手機廠商可謂是絞盡了腦汁,“劉海”、“美人尖”等“新設計”層出不窮,但也只有OPPO真正推出了“全面屏手機”,即OPPO FIND X通過添加滑軌的方式,將手機分為兩層,攝像頭則隱藏于上層屏幕之下。
其實在一開始,OPPO的這一設計并不被看好,反而還被多方吐槽是智能手機倒退至滑蓋手機時代。但不久之后,小米、榮耀、聯想等卻紛紛推出了相似設計的手機,為什么?因為它雖然沒有解決前置攝像頭必須露出的問題,但它真的是全面屏。
正當所有人認為“另辟蹊徑”到此可以結束時,vivo又以更簡單的設計,推出了“升降攝像頭”手機NEX,不僅做到的全面屏,還保證了機身厚度的合理性。
而在當前最受關注的5G方面,OV雖算不上最先入局的,但有關5G的布局也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例如已經相繼推出了OPPO Reno 5G版、vivo iQOO Pro 5G版手機,至少在“迎接5G”這方面,OV這一次并沒有滯后。
毋庸置疑,OV是有技術的,而這些與它們近年來的研發投入息息相關。
· 研發投入和人才
說一個事實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就是“OPPO的標準必要專利數在中國手機廠商中僅次于華為”,且專利數在近兩年的增長速度極快。
這里有個尷尬的故事不得不說。2017年年中,OPPO副總裁吳強被媒體追問“你們一直主打年輕人,其他用戶怎么辦?”,吳強不得已說了一句話,“還會有下一批年輕人。”可見當時的OPPO是沒有底氣的,即便當時它憑借著R系列手機已經問鼎國產手機出貨量第一。
或許正因為此,2018年OPPO將研發投入提升至了40億元,而到今年,這一投入直接上漲至100億元。雖然這與華為不可比,但也比小米半年僅有33億高出了很多。與此同時,OPPO還在今年全線關停了已穩居市場6年的R系列產品線,推出了全新子品牌Reno,圍繞5G、影像、AI、云和新材料進行深入布局。
vivo方面,今年研發投入不低于100億元不必再做贅述,為完善自研自產鏈體系,已圍繞5G、人工智能、拍照、設計等分別在東莞、深圳、南京、北京、杭州、上海、臺北、日本東京及美國圣地亞哥設立研發中心。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推出的新機中,vivo已不再主打明星和品牌,甚至不惜在NEX3產品上弱化Logo標識,只是為擺脫在用戶心中固有的營銷形象。
而人才引入方面,除文章開頭所提到的“挖角”芯片人才外,僅社招方面,OV在技術人才招聘上需求甚廣,大至硬件、軟件類人才,細至圖像算法、搜索算法、機器學習、高性能計算等,均不設上限,且工作地點以研發中心研究方向而定。
很顯然,OV正在一步步甩掉過往“營銷手機”的形象,轉而向性能和專業化進攻。但不得不說的是,和iPhone、三星、華為這樣確有技術實力的廠商相比,OV與它們差距還有很多。
不過誰又能說的定呢?在5G新時代下,技術比拼才剛剛開始,手機廠商的未來也只有未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