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日內瓦車展的取消,寶馬選擇把第一款純電動四門轎跑 BMW i4 概念車在網絡上首發,這款車將于 2021 年歐洲生產的車型,是真正寶馬拿得出手的純電轎車,和 BMW 的 I-Next 的車型搭配在一起,作為真正的特斯拉的 Model 3 和 Model Y 的競品,還是非常有戰略意義的。
01
BMW 的純電產品
如下圖所示,從 2013 年的第一款 BMW I3 開始,寶馬在接下來的 6 年里面都只是采取這款車型打天下的做法,在 2019 年補了一款大家都想不起來的小眾 Mini-E 車型。在今年開始量產 iX3,而且把生產基地放在中國作為一款區域作品。只有到 2021 年兩款 iNext 和 i4 的轎車車型,才算是真正把產品做的很 Sexy。從產品投放速度和上量來看,從 2013 年到 2019 年底是累計銷售了 50 萬臺,而 2020-2021 年兩年內就要做 50 萬,達到 100 萬臺。這個任務分解下,也就是年均 25 萬臺,可能是今年 20 萬(2020 年 1 月的銷售量是超過了 1 萬臺,后續還要進一步提速)明年 30 萬。我們可以根據這個數字和車型的情況再分解下,2020 年(PHEV 14 萬,BEV6 萬);2021 年(PHEV18 萬,BEV12 萬的樣子)。
圖 1 BMW 的純電動產品
從 i4 的角度來看,完全和 i3 這樣和審美沒有關聯的路線中走出來,延續了 BMW 在傳統轎車方面的美觀。我覺得這個核心的,還是電芯從 i3 的很高的電芯(173mm*125mm(電芯高度)*45mm),在這個電芯上面很難把電池包的高度控制住,也就很難滿足轎車的要求,Pack 的尺寸為 1670*964*174mm,在同一個尺寸下,從 18.8kWh 升級到 28kwh,最后是 38kWh,但是這個數字確實和 Model S 差異過大。目前來看 BMW iX3 是第一個嘗試第五代 Powertrain 技術的車型,后續的 BMW i4 和 BMW iNEXT 都是在上面增加更多的自動駕駛的元素,而 i4 由于是轎車,在動力表現上效果更好一些,最大輸出功率可達 390 千瓦 /530 馬力,百公里加速度為 4 秒,WLTP 工況下續航里程為 600 公里。iX3 配置了 210kW 的驅動系統和 74kWh 的電池,對應的續航里程是 439 公里(WLTP)。
圖 2 i4 的造型還是很炫酷的,整個布局還是非常數字化
備注:這個很炫酷的屏幕,采取了曲面屏的設計。當初我們看拜騰的大屏,現在大部分的純電動汽車都開始這么做了。
02
80 度電能跑 600 公里
這里核心的還是能耗的問題,BMW 想要憑借著 80kwh 的電池,跑這么 600 多公里的 WLTP 里程。從下面的 WLTP 里程和電池容量來看,BMW 這次也是想充分結合自己的驅動器效率和整車的節能設計考慮,充分來把車輛的能耗特性表現出來。在純電動 SUV 的設計中,由于電池的高度的限制確實使得整車的能耗下不去,所以 iX3 裝了 74kwh,WLTP 也就只有 439 公里,當然這車的能量密度和車重的控制要比 E-tron 要好一些,但是這個數據和 Model Y 比起來好像也不是很好。
圖 3 各個車輛的 WLTP 能耗對比
和 BMW 相似的,后續保時捷和奧迪的 PPE 也是走的相似的路線,兼容 SUV 的高電芯和轎車的矮電芯,把電池的容量配置在 80-90kWh 情況,著力提高能耗水平。這里不知道后續 EQV 的電芯設計是不是也從高電芯往矮電芯的設計思路上轉變。BMW 為了湊這個電量,甚至不惜在中央通道里面放電芯,也是拼了全力了。想要在這樣的包里面,即使通過 CTP 降低對 Z 向的要求,塞入 LFP 的可能性并不大。
圖 4 BMW I3 的雙排矮電芯的設計
從 BMW I3 的電池再到 BMW I4 的電池,從整體的雙排電池模組還是不變的,里面走了很多的路。
圖 5 BMW I3 的電池系統
小結:這個包,如果用刀片電池的造型可以試試重新排布一下。不過大家的發力點,都是建立在整車能耗約束下,在往純電動轎車發力,這點是 2021 年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