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8月12日,深圳市紅土善利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注冊資本6億人民幣,經營范圍為股權投資;創業投資。
根據股權信息顯示,深圳市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9%,而深圳市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由深圳市財政委員會全資控股。其第二大股東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持股31.67%。華為旗下的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為第四大股東,持股1.67%。此外,股東還包括北京建信本源新興股權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16.67%;深圳市羅湖紅土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00%。
華為的投資版圖
目前該投資基金的投資偏好還尚不清楚,但是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大概率是與半導體相關產業,此前在2019年華為成立的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就將目標主要瞄準了半導體產業上下游。
在哈勃科技投資成立的一年多時間里,其投資了多達15家企業,包括:山東天岳先進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杰華特微電子有限公司、深思考人工智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蘇州裕太車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鯤游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無錫好達電子等企業,產業分布涵蓋半導體材料、射頻芯片、顯示器芯片、人工智能等多個細分領域。
如果從地域區分來看的話,華為投資的這15家中,有7家都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其中蘇州3家,其余的分布在上海、常州、無錫,這基本也反映出目前半導體產業、汽車配套產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的現狀,此外,北京和山東分別有2、1家。
深圳缺位
對于國產半導體來說,不僅是要國產替代興起,與國外巨頭比肩量力,在這場半導體爭奪戰中,國內不同城市之間也在發生著明爭暗斗,各地半導體產業園如拔地春筍,層出不窮,這其中當屬長三角地區尤為明顯,作為科技之都的深圳則稍顯黯淡。
深圳的IC設計早已笑傲群雄,根據2018年數據顯示深圳芯片設計銷售額達到731.83 億元,銷售額占芯片行業整體比重超過 90%;從全國來看,同期芯片設計銷售額占行業比重為38.57%。而深圳的芯片制造銷售收入僅17.7億元,占比為2.2%;先進封測業銷售收入62.2億元,占比7.7%,跟設計業銷售收入的731.8億元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但是在這組數字的背后卻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2018年華為海思芯片的銷售是503億元,匯頂的銷售額是37.2億元,兩家的銷售額占了深圳市IC設計銷售額的73.8%,在產業結構上深圳則稍顯單薄,長三角有華虹,中芯國際這樣的半導體制造企業,有紫光這樣的半導體設計企業,有封測龍頭長電科技以及通富微電等,有半導體設備企業中微公司,長三角在產業鏈上相對比較完整。
補短板
當然深圳也意識的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去年發布了《進一步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計劃到2023年,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并做大產業規模。
其中,補齊芯片制造和先進封測缺失環節是主要任務。具體的是產業整體銷售收入突破2000 億元,設計業銷售收入突破1600億元,制造業及相關環節銷售收入達到 400 億元。引進和培育 10 家銷售收入 20 億元以上的骨干企業。
本次深圳與華為共同設立基金,想必也是扶持深圳半導體產業的其中一步,深圳依托華為在半導體產業的地位,扶持一批企業,做大做強,加強自己在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