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建設數字中國,加快數字化發展”,5G在數字化建設中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醫療衛生到能源行業,從零售業到制造業,以及其他廣泛的行業,5G都將帶來深刻變化。
經過三年發展,進博會讓展品變商品、讓展商變投資商。今年以來,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使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連接技術的重要性。”如何通過創新合作,讓“5G+AI”賦能產業發展?在進博會一場論壇演講中,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分享了他的最新思考。
“這用來形容高通公司其實特別合適。”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第一年參展時,5G還沒有實現商用,所以我們給大家演示的是使用高通芯片做的測試機,可以說還只是一個展品。去年是中國5G商用元年,在去年進博會上,我們有一些中國的合作伙伴已經使用高通的5G芯片做出他們第一代的5G手機。”
今年,5G不只面向頂級旗艦終端,更加突出“全民享5G”,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更多手機廠商推出的不同價位的5G智能手機。同時,5G產品已經開始向萬物智能互聯的眾多領域拓展。“不管是從技術上還是應用上都有升級,你可以看到產業的進步,包括我們自己的進步。”孟樸指出。
中國規模領先
孟樸表示:“5G在全球的發展非常迅速,特別是和以往3G/4G相比,5G布網的速度非常快。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在新技術演進的時候,領先全球開始部署5G。”
今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加速了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進程。新冠疫情催生的網上購物、直播帶貨持續火爆,在線教育、遠程問診等行業蓬勃發展,信息消費增長加快。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提速,互聯網應用在助推經濟秩序加快恢復中發揮重要作用。
“不管是中國、美國、日本、韓國,還是歐洲的一些市場,我們看到電信運營商利用疫情的空當加速5G網絡的部署。”孟樸指出,基站建設有很多施工限制,“比如晚上才能施工,白天不能施工。現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城市仍處于居家辦公的環境,路上人比較少,我們看到一些國家的運營商在加速5G的部署。”
5G+AI變革產業
作為新基建之首,5G肩負著帶動傳統行業升級轉化的重任。
根據中國信通院預測,預計2020年到2025年期間,我國5G商用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間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間接帶動的經濟增加值達8.4萬億元。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披露,中國信通院5G應用倉庫監測顯示,目前我國在醫療健康、媒體娛樂、工業互聯網、車聯網類的應用數量明顯增多,逐漸成為5G先鋒應用領域。此外,5G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將使企業運營更加智能,生產制造更加精益,供需匹配更加精準,產業分工更加深化。通過產業間的關聯效應和輻射效應,將放大5G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帶動國民經濟各行業各領域實現高質量發展。
5G網絡由原來面向2C個人客戶的網絡,轉向同時服務企業和政府客戶。賦予5G改變社會意義的也正是mMTC(海量物聯網)和URLLC(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這兩類物聯網場景。其中,mMTC對應的是大規模機器類通信,而URLLC對應的是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延時高可靠連接的業務。
孟樸以智能制造為例,“未來的工廠將依賴于大量智能化終端的無線連接,這些終端全部通過共享數據和信息來維持一個高效的生產環境。”在未來的智能工廠中,5G的超大帶寬能夠支持眾多AR頭顯設備,高可靠低時延特性將能夠支持工業機器人的遠程操作,海量的傳感設備也能接入到5G網絡中來。
在實驗室所做的測試中,高通曾基于毫米波和協作多點技術,展示了時延低至1毫秒、數據可靠性高達99.9999%的5G網絡,可以支撐工業物聯網的環境。可以預見,5G+AI是推動智能制造向前發展的關鍵賦能技術。
5G正在規模化商用。據他介紹,目前全球已有超90家運營商推出5G網絡,在40多個國家進行部署,大約300家運營商正在投資5G技術,預計未來幾年,全球5G能力和消費者普及將呈指數級增長。而領跑5G發展的中國,成績單更是亮眼。據工信部數據,截至9月底,國內累計建設5G基站69萬個,累計終端連接數已超過1.6億個。
相關研究報告預測,到2023年,全球5G連接數將超過10億。孟樸認為,這比在4G時代獲得同樣連接數的速度快了整整兩年,“5G是過去30多年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最快的一代技術。”
未來,從醫療衛生到能源行業,從零售業到制造業,還有其它廣泛行業,人們都會看到5G將帶來的深刻變化。根據高通公司委托市場咨詢公司HIS做的市場調查報告,預計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3.2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和2230萬個工作機會,為汽車制造、健康醫療、工業、農業等廣泛行業帶來積極變革。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也在并行地快速發展。在未來10年,與5G部署并行發展的技術領域,將是大數據的分析和運用,其核心應用就是人工智能。
我們相信,隨著極大量級的終端接入網絡,多樣化的海量數據會瞬間產生,如何高效實時和安全地收集、傳輸、分析和運用這些信息,使之成為觸手可及的人工智能,將是重大的課題和成長機遇。對此,大家怎么看呢?不如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