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聚力于芯 智傳未來”中國智能傳感大會在上海嘉定喜來登酒店隆重舉行,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擔任本次大會指導單位,由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上海市嘉定區經濟委員會、上海市嘉定區產業促進服務中心、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主辦,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支持,以創新發展視角,探索傳感器與物聯網助推智能化產業發展之路。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集成電路處處長曲曉杰,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電子信息產業處處長徐慧泉,上海市嘉定區委常委、副區長沈華棣出席并致辭,同時出席大會的還有眾多有影響力的行業專家和企業家。
感知領航優秀項目發布及表彰儀式
大會同期舉行了“感知領航優秀項目發布及表彰儀式”,據介紹,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SIA)主辦的感知領航優秀項目征集,是智能感知領域專業性最強、范圍覆蓋最廣之一的首個全國性的活動。旨在發現推動傳感器產業創新、轉型和進步的企業項目和個人。主要授予傳感器行業和相關應用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智能感知產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化落地,為開拓新的應用市場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項目——技術進步類和應用創新類。以及給幫助傳感器企業發展,促進傳感器行業應用及物聯網行業發展,對產業經濟效益有顯著推動作用,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技術領頭人和優秀企業家授予智能傳感領域的“護航者”——感知領航優秀項目標桿人物稱號。(文末附上表彰名單)
在推動產業發展過程中,產業園起到了很好的集群作用。大會現場回顧了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的一周年發展情況。該產業園于2019年10月30日揭牌成立,作為上海市26個特色產業園之一,以智能傳感器為核心,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為支撐,重點聚焦智能硬件、智能駕駛、智能機器人、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應用領域,通過突破核心芯片、元器件、軟件、智能儀器儀表等基礎技術來彌補智能傳感器“中國芯”短板。
此外,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設立了宏偉的目標,力爭到2025年引進500家企業,銷售收入超50億元的產業領軍企業達到5家以上,細分領域龍頭企業10家,培育上市企業5家,經濟規模總量超過千億元,成為國內一流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園。
在主旨報告環節,多位重量級行業專家和企業家進行了精彩的觀點分享,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的演講主題為《傳感器與物聯網》,他表示,如今科技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步入信息化高度發展期,智慧概念融入物理系統。背后關鍵的智慧化系統由動態感知、智慧識別、自動反應組成,前兩者組成真正的智能芯片,最底層的基礎為5G、電磁波、信息傳輸、光纖、光纜等。褚君浩表示,當下所提的智慧城市是以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無線寬帶網等網絡組合為基礎,以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為主要特征的城市發展新模式,囊括城市綜合管理、交通物流貿易、能源環境安全、醫療文化教育、城市社區安居五大應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
據褚君浩介紹,當下智能系統由兩大核心技術組成,即實時感知技術(傳感器)和智慧分析技術(物理過程和大數據分析)。其中傳感器分為光傳感器、電傳感器、磁傳感器、熱傳感器、聲傳感器、機械傳感器幾大類。現代傳感技術是一種多傳感多頻譜及其融合和集成傳感技術,未來需向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高集成度、更智能化應用發展。
九三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郭源生的主題演講題目為《傳感器產業化生態體系建設與創新趨勢》,目前以傳統產業為基礎,信息技術為主線,數據為驅動力的創新經濟,所謂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戰略基點,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堅持擴大內需,也提出了產業變革四大要點,包括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快生態建設、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以及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進程的風險。此外,新基建戰略的提出也加快形成數據共享機制。
九三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郭源生
郭源生提到,放眼傳感器產業,據美國統計,全球約有6500多家企業,在2018年銷售額達到1792億美元,2019年達到2048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為15%。從地區角度來講,與國外相比,我國傳感器企業在產品品質、工藝水平、生產裝備、企業規模、市場占有率和綜合競爭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存在資源匹配和關注度不夠、科技成果轉化難度較大、人才流動導向偏離,缺乏領軍人物影響力和示范帶動作用、企業稅費負擔過重、長期受到進口產品沖擊等問題。未來需提升傳感器產業戰略地位,加強統籌規劃,搭建并促進由政府、大學、科研院所、企業共同建立的行業技術研發、檢測和標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打造“雙生態”產業環境,創建國際傳感器產業園等策略來真正提高產業國際地位。
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智庫負責人朱敏瑛發布《藍皮書》
大會期間,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智庫負責人朱敏瑛重磅發布了2020版《中國智能傳感器產業藍皮書》,《藍皮書》詳細梳理了智能傳感器產業的發展脈絡,以深度觀察和詳實數據為產業人士提供當下和未來的產業發展現狀和動態。此外,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副總裁張文燕上臺介紹了“傳感器數據庫及技術服務平臺”,并宣布平臺啟動。
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副總裁張文燕
在主旨演講環節,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EO李剛帶來的主題演講題目為《敏芯股份:國內MEMS全產業鏈研發、全產業鏈本土化的踐行者》,他表示,傳感器是數字經濟發展中重要部分,其中MEMS傳感器正在成為傳感器的主流技術,其信息處理、采集、執行正在走集成化和微型化趨勢。與IC產業相比,MEMS并不遵循摩爾定律且器件尺寸受物理定律限制,此外不存在通用于所有產品的通用工藝平臺,也缺乏成熟產業鏈支撐,并且單一產品數量相對較小,市場非常離散化,2018年全球總體量不超過200億美元。對于MEMS未來,物聯網、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正在成為當下最大驅動力。如今國家政策優勢、技術優勢、投資環境優勢、渠道優勢、成本規模優勢正成為中國本土產業環境的幾大優勢。
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EO李剛
據李剛介紹,敏芯股份的半導體基因決定了公司能夠運用在MEMS傳感器產品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與測試等各環節的自主研發能力與核心技術積累,不斷拓展新產品線與新的下游應用領域,快速搶占下游應用領域的市場先機,并推動了國內MEMS傳感器產業鏈的發展和成熟。
賽伯樂投資集團董事長朱敏的主題演講為《培育工業4.0時代智能傳感產業獨角獸》,據介紹,賽伯樂以獨特的投資運營模式和廣泛資源,發展成為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領導者之一。目前,賽伯樂旗下管理了100億美元規模的賽伯樂中國成長基金,以及超過1500億規模的人民幣基金。已經投資了200多家優秀的企業,其中包括業界著名的投資案例——聚光科技,為賽伯樂投資帶來超過300倍的投資回報,創下了中國股權投資界的一個標桿。
賽伯樂投資集團董事長朱敏
朱敏表示,當下工業4.0是企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升級,其基礎就是傳感。賽伯樂攜智能孿生協同平臺賦能傳統制造產業,能夠提供貫穿企業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大協同服務,培育數字經濟全產業鏈頭部企業,助力區域經濟數字轉型升級。
圓桌論壇
在主題為“傳感器產業及生態建設”圓桌對話環節中,中電科技集團重慶聲光電公司傳感器中心副主任楊靖擔任圓桌主持人,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紅軍、廣東利揚芯片測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上海利揚創芯片測試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亦鋒、上海矽杰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盧煜旻、邁柯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平、上海創感傳感技術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劉毅就傳感器產業及生態建設問題分享了各自的觀點,嘉賓們表示,傳感器產業需尋找應用落地可能性,并在原有基礎上擴展應用。在生態建設上,產業園區是重要載體,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可以發揮牽頭作用,互相協作創造產業機會。
當天下午,大會舉辦了感知產業與資本論壇活動,來自機構、投資屆、企業等多位大咖進行了觀點分享,從多方面剖析了產業發展行情與動態。一些優秀企業的項目也在活動期間得以展示和交流,促進應用創新。
活動第一個環節進行了“感知產業投資人俱樂部揭牌儀式”及“感知產業CEO俱樂部揭牌儀式”,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朱佳騏對感知產業投資人俱樂部規劃做了介紹。據了解,感知投資俱樂部是以專業投資機構,企業投資部門,金融從業專家等組成,通過定期舉辦各類沙龍,交流會,幫助俱樂部成員了解行業趨勢,引入聯盟優秀行業企業資源,挖掘潛在優秀企業,促進產業發展。俱樂部將著重關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工業互聯網,智聯交通,智慧樓宇等領域,以俱樂部為平臺,為企業提供各類金融服務。
在主題演講環節,海通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陳平帶來了主題為《電子行業趨勢及預判》的演講,他表示,最近兩年,中美貿易爭端的持續升級正在倒逼中國科技企業自立自強。國產芯片設計企業以營收、凈利潤增長也非常迅速,根據Wind數據,如韋爾股份、博通集成、匯頂科技等芯片設計企業在2019年營收、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達到50%。但中國IC貿易差巨大,產業受制于人,科技強國勢在必行。
海通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陳平
從歷史角度來看,參照日本、中國臺灣電子時代,我國強大的下游本土品牌企業對芯片的需求強大,將帶動我國半導體芯片產業的發展。此外,中國擴建產能更成為全球晶圓建廠的重要驅動力,上下游將充分受益。在設備端,中國仍處于薄弱環境,產業環境有利于半導體設備廠加速崛起,實現由點到面的全面突破。在材料方面,中國雖然取得了局部突破,但國產替代之路依舊漫長,卻也勢在必行。國內IC設計發展迅猛,替代由易入難。
從資本角度來看,近年來在A股雙十的半導體企業數量明顯增加。但是跟其他地區對比,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上市數量仍然太少。目前截止今年7月份,半導體企業的市值總額在科創板總市值占比為25%。整個半導體行業對資金的需求仍然在擴大,處于不斷升級迭代期。目前科創板完善鼓勵創新資本形成機制,上市芯片企業享受高估值,帶動主板相關芯片公司高估值。
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主任劉斌的演講題目為《科創板上市之路》,他表示,如今全球高研發密集型產業仍被美國控制,中國在中高研發密集型產業中的占比不斷提升,科創板的出現,承載了加快核心技術攻關,破解“卡脖子”問題,推動新產業與創新融合升級的使命,激發市場活力,占據價值鏈高端地位。從戰略地位來講,科創板能夠將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進行有機結合。科創板想要打好“創新牌”,必須在定位上側重差異化。
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主任劉斌
劉斌表示,科創板正在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大歷史創新,比如加大對科創型企業的直接融資支持力度;提升市場價值發現功能,促進良性競爭;與其他版塊形成良性競爭,打破同質化;提供投資者分享科技進步成果的渠道。如今,科創板已經不是簡單的一個新增版塊,它承擔著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創新的責任,是我國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以及基礎制度改革創新的“試驗田”。
華登國際投資總監王冠的主題演講題目為《堅持創新、超越摩爾》,據介紹,目前華登國際已經成立33年,主要在全球做半導體投資,涉及5G、存儲、晶圓代工、數字IC、模擬IC等幾乎全產業鏈。華登國際在行業不被看好時堅持投入,如今在大環境向好的情況下,更是加大投入。華登國際的33年投資歷史,管理資產超30億美元,投資500多家公司,其中有110+企業上市。在投資的企業中,有120多家半導體公司,一直打造半導體及電子產業生態鏈。
華登國際投資總監王冠
王冠表示,華登國際堅持早期和創新的投資,堅持關鍵、前沿技術的投資,因為創新是半導體行業不斷進步的根本,從計算時代,到通訊時代,再到感知時代,后來的智能時代和萬物互聯時代,創新推動著產業浪潮。此外,華登國際還支持產業并購,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因為半導體是一個長期才有回報的行業,所以投資還需要堅持。
新微集團副總裁楊占永
新微集團副總裁楊占永帶來了題為《新微集團科技成果轉化情況介紹》的演講,據介紹,新微集團源起20世紀70年代,是在上世紀80年代為解決集成電路發展的院市合作的產物。在2016年,更名為上海新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已在半導體材料、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物聯網應用等高科技領域形成了全產業鏈的戰略投資布局。公司的投資領域涉及微電子材料、先進傳感器、無線通訊與物聯網、人工智能。
在項目展示與交流部分,部分企業對優秀項目進行了詳細講解,其中,上海犀靈視覺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視覺傳感器”項目,據介紹,犀靈視覺的智能視覺傳感器能夠直接輸出精簡、有用的特征數據或神經網絡推理結果。山東微感光電子有限公司的“激光甲烷傳感器應用”中,核心技術是超低功耗激光甲烷傳感技術及無線傳感網絡,帶有智能化自診斷功能,目前已經2/3以上煤礦安全系統廠家采用。清源合芯的“振動波智能傳感系統”,據介紹,該系統基于原理是不同的機械部件運行工況和其損壞原因都有不同的特征頻率,采用感存算一體化的系統,具有高分辨率和低體積的優勢。嘉興市納杰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諧振式壓力傳感器”中,其核心技術包括結構上采用諧振式工藝,封裝上采用多層硅材料直接鍵合技術以及高精度高穩定性壓力敏感元件穩定處理工藝,頻率線性擬合算法+5階高密度三維曲面擬合算法。具有高精度、高穩定性、抗干擾能力強、噪聲低等特點。
如今,我們正經歷智能化變革的關鍵時期,智能傳感器作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與手段,是萬物互聯的重要硬件基礎。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聯盟充分發揮產學研合作和整體資源優勢,加快傳感器、工業智能、信息物理系統(CP S)等核心技術研發,加快我國物聯網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的標準化。最終促進中國高端制造等行業的轉型升級。此次中國智能傳感大會更是聚焦重點項目和優秀個人,從關鍵點出發,以點及面,覆蓋整個產業,共同探索產業發展機遇。
“感知領航優秀項目”企業及個人
獲得感知領航技術進步類優秀項目的有:蘇州矩陣光電有限公司“電流傳感用高精度砷化鎵霍爾元件”項目、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SOI高溫壓力敏感芯片及芯體”項目、蘇州能斯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納米柔性智能傳感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
獲得感知領航技術進步類優秀項目提名的有:鄭州煒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全固態電化學VOCs傳感器”項目、首凱汽車零部件(江蘇)有限公司“微納元件超高溫汽車尾氣溫度傳感器”項目、上海創感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磁通門地磁傳感器”項目、上海芯物科技有限公司“MEMS單點懸膜紅外熱電堆傳感器”項目、上海傲世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軸光纖陀螺”項目、上海犀靈視覺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視覺傳感器”項目、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超特高壓交流線路一體化智能金具技術及應用”項目、嘉興市納杰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諧振式壓力傳感器”項目、北京必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纖光柵傳感器”項目、歐姆龍電子部件貿易(上海)有限公司“震感傳感器”項目。
獲得感知領航應用創新類優秀項目的有:冷丘(上海)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軌道、索道等無損檢測物聯網解決方案”項目、上海矽杰微電子有限公司“毫米波雷達芯片應用”項目、四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揚塵傳感器PM3006”項目。
獲得感知領航應用創新類優秀項目提名的有:山東微感光電子有限公司“激光甲烷傳感器應用”項目、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便攜式氣體檢測儀”項目、漢得利(常州)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增強現實超觸覺反饋式傳感器”項目、南充市鑫源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運動呼吸偵測微博傳感器”項目、江蘇藍創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態環境智能檢測平臺及應用”項目、廈門云知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多模態智能交互服務站”項目、上海百芝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非接觸式人體行為異常檢測設備”項目、北京京東方傳感技術有限公司“智能調光窗”項目、博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IOT物聯網平臺”項目、天津市迅爾儀表科技有限公司“工業流量儀表智能物聯網云平臺”項目。
獲得感知領航杰出產品類優秀項目的有: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CMOS圖像傳感器”項目、杭州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加速度傳感器SC7A20”項目、霍尼韋爾自動化控制中國有限公司“氣溶膠傳感器”項目
獲得感知領航杰出產品類優秀項目提名的有: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數字硅麥產品的設計開發”項目、蘇州納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變送調理芯片”項目、深圳市鐳神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車規級CH系列混合固態激光雷達”項目、蘇州明皜傳感科技有限公司“da230加速度傳感器”項目、北京久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傳感器信號調理芯片”項目、森薩塔科技“高溫傳感器”項目、長春禹衡光學有限公司“光柵旋轉編碼器”項目、TE Connectivity“醫療導管用壓力傳感器”項目、邁柯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慣性導航傳感模塊”項目、武漢飛恩微電子有限公司。
獲評感知領航優秀項目標桿人物的有:寧波柯力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柯建東、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李剛、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任紅軍、歌爾微電子有限公司宋青林、上海保隆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汪超、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寶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