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實在是不容易,能留在臺上的已經是強者了。
2020 年,時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波譎云詭,人們幾乎每一天都在見證歷史。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受到重創,中美雙邊關系到陷入到谷底,歐盟正式與英國達成脫歐協議……在動蕩不安的世界局勢下,包括互聯網、教育、醫療、半導體等在內,幾乎每一個行業都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沉浮。
本文關注的,是在世界范圍內都足以產生巨大影響力的中國智能手機行業。
實際上,以華為、小米、OPPO、vivo 為代表,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在 2020 年經歷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變動;而在這變動的背后,是外在復雜形勢與內在行業發展的博弈,也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交織,是這個行業對時代風云的某種折射和回應。
借用一句詩: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1、華為:從全球第一,到送別榮耀
說到 “運氣英雄不自由”,用這句話來形容 2020 年的華為手機,再合適不過了。
但如果將全年分開來看,以年中為轉折點,華為手機業務可以說是經歷了一輪最為瘋狂的過山車——它在上半年有多么風光,在下半年就有多悲情。
先來看上半年。2020 開年,疫情在全世界范圍內爆發,華為手機本身也在美國制裁下無法在海外搭載 Google 移動服務——這些負面因素疊加,讓華為手機在第一季度在全球出現了 17.1% 的出貨量下跌(根據 IDC 數據)。
然而到了第二季度,中國疫情向好,而世界范圍內的疫情惡化;基于這個背景,華為在產品上蓄力推出了上半年旗艦 P40 系列、中高端旗艦 Nova 7 系列等,干勁十足——值得一提的是,它們都搭載了華為自研的麒麟芯片。
體現在市場上,在第二季度,華為手機業務借力中國市場的回升態勢,一舉拿下了全球 20% 的出貨量份額(根據 IDC 數據),并且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三星,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第一名——這是華為手機業務誕生以來的絕對高光時刻。
然而,就在這個頂點上,華為手機迎來難以抗拒的厄運。
2020 年 8 月,在原有制裁的基礎上,美國對華為提出極限打壓,不僅讓華為自研麒麟 9000 芯片成為絕唱,也封死了華為從其他廠商采購芯片的道路,讓華為手機業務陷入 “無芯” 困境。
盡管如此,在第三季度,華為手機在其強大的市場慣性下,依然拿下了 5190 萬部的出貨量,全球占比 14.7%,排名全球第二——但同比 22% 的下滑,還是讓人感到了這家巨頭的智能手機業務在美國打壓下的無奈和頹勢。
的確,美國對華為手機業務的打壓,可以說是釜底抽薪式的致命打擊,甚至有分析師認為華為手機有可能面臨消失的風險——最終,華為在 11 月中旬做出宣布:在產業技術要素不可持續獲得、消費者業務受到巨大壓力的艱難時刻,將榮耀出售。
出售榮耀,對于華為來說,無疑是斷臂之痛,也無疑是這家通信產業巨頭在美國政治打壓下的悲情時刻。
但唯有斷臂,才能求生——即使是在美國極限打壓之下,2020 年 10 月,華為依然基于堪稱絕唱的麒麟 9000 芯片推出了華為 Mate40 旗艦系列,而全系搭載麒麟 985 的華為 Nova 8 系列也在年底發售。
對于華為手機業務來說,2020 年的這個冬天,過于寒冷了。
2、小米:沖擊高端,穩了
對比來看,小米手機在這個冬天的表現,與華為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尤其是最新發布的小米 11,再次讓小米手機搶占了年末手機圈的最后一波熱度。
2020 年,小米手機業務整體上可以總結為一個關鍵詞:沖擊高端。
實際上,2020 年正是小米沖擊高端市場的開局之年。就在今年年初的發布會上,雷軍宣布小米手機正式沖擊高端市場,而小米 10 和小米 10 Pro 也由此成為小米沖擊高端市場的第一批作品,價格覆蓋在 3999 到 5999 元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憑借幾乎沒有短板的配置,小米 10 系列在上市兩個月后就賣了 100 萬臺,并且在其他 Android 旗艦機上市后變得越來越香——不僅如此,小米還在 8 月份發布了 5299 元起的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最高售價 6999 元。
當然,在價格上探之外,小米手機的高端化策略,還有賴于其在 2020 年的產品線策略,以及 Redmi 子品牌的助力。
比如說,在小米品牌下,小米 10 系列雖然推出了四款機型,但都集中在小米數字系列這個產品線中,從而避免了以往小米品牌下機海戰術造成的定位混淆——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策略,在 “物以稀為貴” 的思維模式下,小米品牌的高端屬性在無形中被塑造。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提升品牌調性,去年推出的主打影像的小米 CC9 系列,已經被放棄。
當然,在小米品牌之外,Redmi 品牌承擔了擴展銷量的大任。其中在 2020 年上半年,Redmi 正式確立了四個智能手機產品線——從結果來看,Redmi 品牌在上半年表現出色,在全球十大機型銷量排行榜中取得四個席位。
到了下半年,Redmi 更是推出了 K30 至尊紀念版、Redmi 9 系列、Redmi Note 9 系列等性價比極高的機型,為小米手機業務的龐大體量奠定了深厚基礎。
從全球范圍內的成績來看,小米手機在體量上實現了一個里程碑式的成績:2020 年第三季度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中,小米超過蘋果,成為世界第三。
不過,更惹眼的是,小米在沖擊高端的道路上已經站穩腳跟,并且找到了自己的產品節奏——當最新發布的小米 11 系列以 3999 到 4699 元的價格亮相時,已經不會讓人感到昂貴,而是有一種真香的感覺,就充分說明這一點。
整體來看,2020 年,在整個 Android 高端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以小米 10 系列為頭,以小米 11 為尾,小米手機不僅在高端市場初步站穩腳跟,也正在實現小米品牌的重塑。
總之一句話:小米手機沖擊高端,穩了。
3、OV:變革之路,無問西東
相對于華為手機在 2020 年在美國打壓下的悲壯境遇,以及小米手機在 2020 年面向高端的沖擊姿態,OPPO 和 vivo 共同作為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另一極,在 2020 年的復雜行業大背景中,不約而同選擇了同一個關鍵詞。
這個關鍵詞是:變革。
先看 OPPO。年初發布的 Find X2 系列,盡管在屏幕、影像、性能等方面都是頂級水平,但產品的客觀硬傷,以及過高的價格,勸退了不少潛在用戶群體——與此相疊加,OPPO 在第一季度被擠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
基于此,OPPO 在 2020 年大力尋求內部變革。
2020 年 4 月,OPPO 先是任命副總裁劉波為中國區總裁,全面負責中國市場的經營以及品牌建設;接著,又宣布了全球營銷總裁沈義人的卸任消息,由曾經擔任 OPPO 品牌總監的劉列擔任,劉列同時擔任中國區 CMO。
這兩項人事變動,正是 OPPO 在 2020 年重新啟用 “老人” 來穩定中國市場基本盤的重要一步棋——第二季度,OPPO 又奪回全球排名第五。
然而,在四月份的人事變動后,OPPO 又在 9 月份確認一加 CEO 劉作虎擔任歐加控股高級副總裁,全面負責歐加旗下產品規劃與體驗;作為一名以產品能力著稱的前 OPPO 高管,劉作虎的回歸被認為是 OPPO 努力自救的一個大招。
除了手機業務驅動下的人事變動,OPPO 今年還對 Color OS 手機操作系統進行了跨越式升級,版本數從 7 直接躍升到 11。
其實,與 OPPO 一樣,vivo 也對其手機操作系統大動干戈——但 vivo 更加激進,直接從 Funtouch OS 變為全新的 OriginOS,可以說是脫胎換骨。
當然,從整體上來看,vivo 在手機業務上的求變,更多是尋求外在合作。
比如說,在處理器層面,vivo 與三星合作打造了全球首款采用三星 5nm EUV 技術的 5G SoC Exynos 1080,并且在最新發布的 X60 系列中獨家首發,為產品差異化和供應多樣化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同時,為了提升影像體驗,vivo 與全球光學和光電子行業的世界級領導企業卡爾蔡司(Carl Zeiss)達成全球影像戰略合作,并且在最新 X60 系列中搭載蔡司鏡頭,且在鏡頭上打上了蔡司的品牌——不僅僅有助于產品體驗的完善,也有力地提升了 vivo 的品牌形象。
從 2020 年的整體成績來看,OPPO 和 vivo 都不可避免受到疫情影響,但它們兩家依舊牢牢地把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第五名鎖定——其中 vivo 的勢頭更好一些,在 Q1 和 Q3 都獲得了第五名的交椅。
另外還有一點有趣的是:2020 年,OPPO 和 vivo 都在智能手機業務的基礎上,全面發力 IoT 業務。
其中,OPPO 已經發布了旗下的第一款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而 vivo 的第一款智能手表也已經亮相;雖然略晚了一些,但從長遠發展來看,這符合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智能硬件生態的未來趨勢——對于 OV 來說,這也是一種求變。
4、2021 年,繼續為世界創造價值
當然,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并不僅僅只有以上四個大品牌。
比如說一加。
2020 年,在專注于旗艦機型精品策略的基礎上,一加在歐洲和印度市場推出了 OnePlus Nord 機型,并且在印度市場推出電視——從結果來看,一加在中國、印度、北美及歐洲的高端市場都有出色的增長,甚至在北美進入到運營商渠道高端手機前三。
再看后起之秀 Realme。
2020 年,Realme 在中國市場保持了強大的進攻態勢,不可忽視;同時,它在印度市場大顯身手,并且瞄準歐洲市場——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的最新數據,它的 Q3 出貨量同比增加了 45%,位居全球第七。
還有那個在 2019 年居然實現盈利的魅族。
2020 年,魅族將旗下智能手機機型收縮和聚焦到旗艦產品魅族 17 系列上,某種程度上是在向一加學習——也許銷量未必很高,但能活下來就已經很難得。
的確,今年的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實在是不容易,能留在臺上的已經是強者了。
當然,2020 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大趨勢是:5G 在真正意義上到來。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數據,2020 年 1 月 至 11 月國內市場 5G 手機累計出貨量達到 1.44 億部,5G 手機逐漸成為主流——其中在 2020 年 11 月,國內市場 5G 手機出貨量達到 2013.6 萬部,占據占整體手機出貨量的 68.1%。
可以看到,在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大力推動下,5G 手機在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主流——有趣的是,來自 Digitimes Research 的預測數據,2020 年中國 5G 智能手機出貨量在全球的占比可能高達 68%。
可以說,在推動全球消費者(以中國消費者為首)用手機連上 5G 這一點上,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在 2020 年不遺余力,而且厥功甚偉。
事實上,2020 年,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眾多消費者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被迫待在家中、甚至被強制隔離的情況下,可以想見:他們中的很多人,也許可以因為手中的一部來自中國某一個品牌的 3G/4G/5G 智能手機,而獲得些許慰藉——從而好過哪怕一點點。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智能手機行業不僅僅是自己求生存、謀發展,它也在 2020 年為全世界的用戶做出了一些微小的貢獻。
而眼下,已經見證太多歷史的 2020 年,將寫完它的最后一頁。
可以想見,明年的中國智能手機行業,處境可能會更加艱難;也許它還要應對更多的不確定性,要面對更大的來自行業之外的未知風險和挑戰,甚至有些小廠商也會面臨倒閉的風險——但這個行業的玩家們,只要還能活著,會繼續為這個世界的用戶創造價值。
2021 年,雷鋒網將對中國智能手機行業保持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