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為發布了它的自動駕駛技術并與重慶小康推出了首款智能汽車塞力斯SF5,宣稱它的自動駕駛技術比特斯拉還要優秀,近期有與它友好的網友稱將在今年7月與中國航天和中國移動合作發射兩顆衛星,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正積極推動它的星鏈衛星通信系統,這意味著華為與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兩項重要業務上展開了競賽。
華為從成立以來就已與美國多家企業展開了較量。華為剛剛走向國際市場不久的2003年,美國企業思科就對華為發起訴訟,這是思科成立17年以來的首次訴訟,也是華為創立15年以來的第一次被外國企業起訴,獲得全球的關注,僅一年多時間思科就選擇終止訴訟,雙方達成合作協議。
不過華為對思科的攻勢并未因此停止,雙方在網絡路由器市場的較量在繼續,到了2017年Q1華為終于在全球路由器和電信級以太網交換機上擊敗思科。
2007年蘋果以iPhone開啟了智能手機時代,5年后霸占全球手機市場第一名長達14年的諾基亞因此而失去了霸主寶座。2011年華為將手機業務作為三大業務之一,2018年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擊敗蘋果奪下全球第二名。
華為還在手機芯片行業給高通帶來威脅。從2014年華為推出麒麟920芯片以來,它在手機芯片市場時不時在技術方面領先高通,迫使高通不得不加快芯片技術升級腳步;隨著華為手機出貨量的快速增長,增加了自研芯片的采用比例,它在全球手機芯片市場的出貨量快速上漲,高通在手機芯片市場的王者地位備受威脅。
或許正是因為華為給美國企業帶來的威脅,從2019年中以來,美國不斷加大對華為的限制力度,在高壓下,2020年下半年以來,華為手機的出貨量開始出現下滑。在此情況下,華為迅速轉身,發展智能汽車業務。
意外的是華為進入汽車市場之后,瞄準的目標又是美國企業。華為高管表示華為自動駕駛技術比美國新能源汽車特斯拉的技術領先,因為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采用了雷達技術路徑,而特斯拉采用視覺技術路徑,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可以更好的規避路上的障礙物確保安全。
隨后華為即在上海車展發布了它與重慶小康合作研發的第一款智能汽車塞力斯SF5,預計這款車型將在5月份開始交付,由此華為與特斯拉正式在國內汽車市場展開競爭。有趣的是恰恰在上海車展上,特斯拉發生了剎車失靈事件,三個特斯拉model3車主在車展現場控訴特斯拉的model3存在剎車失靈的問題。
按照華為在其他行業的強悍風格,并且它已在通信設備、手機、穿戴設備、PC等多個行業都迅速取得后來居上的成績,它進入汽車行業后或許也將迅速改變行業格局,而新能源汽車行業領頭羊特斯拉無疑將是華為挑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