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領域在最近半年又迎來一波投資熱潮,包括文遠智行、智加科技以及宏景智駕在內的多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或在融資領域有所進展,或者直接利用SPAC模式在美國上市成功。和之前各種資本漫無目的的投入來看,目前自動駕駛的發展目標已經單純從短期難以實現商業化落地的乘用車L4或者說Robotaxi向短期內尋求商業化落地轉型。
1、關注Robotaxi的文遠智行
近日,文遠智行披露了最新一輪---C輪融資,在得到高達數億美元的投資之后,公司估值達到33億美元。而這一輪投資,距離上一輪高達3.1億美元的B輪融資完成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這足以證明資本市場對公司的投資熱情高漲。這次的投資,不僅有新引入的IDG資本、和創投資、基石資本、Cypress Star、云九資本、K3 Ventures等,早期的投資人包括CMC資本、啟明創投、瓴峰資本等繼續參投。
在過往的幾個月,文遠智行在國內國外加速推進新業務的部署。和不少自動駕駛企業專注在Robotaxi業務上,文遠智行還聯手國內客車領域的龍頭企業---宇通客車,開展Robobus業務,推動企業采用Robobus和Robotaxi“雙線并行”的策略。此外,文遠知行在美國硅谷獲得加利福尼亞州機動車管理局(DMV)頒發的全無人駕駛測試牌照,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擁有中美兩地無人駕駛測試許可的初創公司。今年2月初,文遠知行在廣州還獲頒網約車運營許可,成為中國第一家擁有開展網約車業務資質的自動駕駛企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Robotaxi領域,截至2020年11月,文遠知行Robotaxi運營一周年共安全完成147,128次出行,服務用戶數超60,000,無任何主動責任事故。
2、自動駕駛重卡第二股的智加科技
在圖森未來上市后,創立于2016年的智加科技通過與特殊目收購公司 (SPAC) Hennessy Capital Investment Corp. V (以下簡稱“HCIC V”)于今年第三季度在紐交所掛牌交易,成為自動駕駛重卡第二股。上市之后,智加科技市值約為33億美元,其同時通過這次上市獲得了約5億美元的新融資,為后期的發展補充了新鮮血液。
在技術路線上,智加科技采用“雙線并行”的發展戰略:在推動車規級自動駕駛重卡量產的同時,積極研發L4級自動駕駛技術,以幫助物流企業降低高速干線物流成本、增強道路安全性。而在前瞻技術方面,智加科技一方面尋求在下一代量產自動駕駛重卡產品中使用英偉達車規級超級計算平臺NVIDIA DRIVE Orin(SoC)平臺,以提升自動駕駛控制器的算力,另外一方面其也已經與黑莓達成戰略合作,通過部署使用BalckBerry QNX技術,進一步增加自身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可靠性,以此在國內自動駕駛平臺方面占據領先地位。
此外,智加科技積極推動產品落地:在國內,其聯手摯途科技在一汽解放高級別自動駕駛重卡J7 L3,該款車型將在2021年正式上市。這款車型已經完成了包括雙預警(車道偏離預警和前向碰撞預警)和AEB(自動緊急制動)認證測試,是國內目前唯一取得公告并具備大規模量產上市條件的自動駕駛重卡。產品上市之后,將極大地提升國內在自動駕駛重卡領域的技術能力,有望實現廠家、物流公司以及駕駛員的三方共贏,并且推動其他商用車企業加速引入L3級別技術到旗下車型。在海外市場,智加科技則和依維柯以及康明斯合作。
一方面尋求將智加PlusDrive自動駕駛系統部署在依維柯最新一代S-WAY重卡上,同時還和依維柯以及康明斯一起尋求自動駕駛天然氣重卡的開發。此外,智加科技還與順豐、鑫志鴻等物流公司積極合作,在武漢等地進行高速干線物流高級別自動駕駛重卡運營。
3、讓重卡客戶一年回本的宏景智駕
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宏景智駕宣布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其在基礎構架建設上找來了英特爾和賽靈思,在終端落地上牽手江淮汽車等主機廠以及安能物流等物流公司,也是打造了一個在技術上領先,在商業化落地上不落后的生態鏈,以行業內少有的具備軟硬件完整自研能力的全棧式自動駕駛服務商,推動覆蓋L1-L4多個等級且滿足乘用車及重卡、公交、礦卡等多種商用車場景的自動駕駛系統產品的商業化落地。
當前,宏景智駕的由車規級域控制器ADCU、車規級定位慣導P-Box,以及4個車規相機、3個大疆激光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和V2X車路協同的全棧自動駕駛軟件所組成的HWP系統已經可以實現0-100km/h帶掛帶載高速自動巡航功能,包括預測性巡航、自主變道、自動導航、自動交通擁堵系統自動高速控制系統和傳感器自清潔系統在內的功能都可以實現,能夠讓司機大大降低工作強度,減少交通事故發生,幫助物流公司一年之內就能收回自動駕駛系統相關的投入。
總的來說,從這幾家最近融資成功的自動駕駛公司可以發現,相比于以往的追求L4級別的高大上,大家現在都務實了不少:一方面L3/L4平臺需要從軟件到硬件的全方位不斷投資;另外一方面,商業化落地駕駛輔助或者追求在特定場景下的諸如干線物流車輛的L4。而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和包括主機廠、物流企業、核心零部件公司、軟硬件供應商打造一個自動駕駛全產業生態鏈也將是自動駕駛技術公司走向成功的一個明顯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