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兩天,國內芯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發布了2021年一季度的報表,從數據來看,增長還是不錯的,營收11億美元,環比增長12.5%,同比增長22%。凈利潤1.589億美元,同比增長147.6%。
從這個數據來看,很明顯在全球晶圓產能短缺、又漲價的情況之下,中芯國際這次賺到錢了,畢竟利潤同比增長了147.6%。
但是,如果我們分析中芯國際的營收構成,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中芯國際目前還主要是在靠落后工藝賺錢,成熟工藝貢獻的比例實在太低了。
從公布的工藝來看,14/28nm工藝貢獻營收占比為6.9%,與去年四季度的5.0%相比,略有增長,但是居然還沒有達到2020年一季度的7.8%。
這說明什么?說明先進工藝的客戶在流失,芯片禁令造成的影響還在持續。
而從總的工藝來看,55/65nm占比最高,達32.8%,相當于貢獻了三分之一。其次是150/180nm,占比30.3%,也接近三分之一。
再看看其它工藝的占比情況,其中40/45nm工藝占比為16.3%;110/130nm占比6%;90nm占比4.1%;250/350nm占比3.6%。
而我們可以對比下臺積電,一季度臺積電5nm營收占比為14%,7nm占比為35%,這兩種當前最先進的工藝占比合計高達49%,不管是環比,還是同比,先進制程貢獻的營收進一步提高。
芯片工藝才是芯片代工廠的根本,誰能掌握先進工藝,誰才會有真正的話語權,才能贏得客戶。臺積電、三星之所以這么牛,是因為只有這兩家廠商才擁有10nm以下的技術。
而像這些28nm以前的工藝技術,目前全球前10大芯片代工廠都擁有,算是相當相當成熟的技術了,競爭相當激烈,利潤也比較低,完全就是賺點辛苦錢。
而中芯國際明明擁有14nm的技術,卻找不到更多的客戶,這真的讓人嘆息,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們去細究,總之一句話中芯國際還需要繼續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