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英語:integrated circuit,縮寫作 IC;或稱微電路(microcircuit)、微芯片(microchip)、晶片/芯片(chip)在電子學中是一種將電路(主要包括半導體設備,也包括被動組件等)小型化的方式,并時常制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上。
2021年6月10-12日,第十三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在合肥舉辦,本屆論壇以“先手”為主題。這一概念來自于圍棋,在對弈中爭得先手往往意味著棋局的優勢乃至勝勢。對汽車競爭來說,如何掌握先手,擁有先手思維同樣決定勝敗。
眾所周知,芯片短缺依舊是目前華為面臨最大的難題,受禁令的影響,華為只能用有限的芯片存量,維持電子消費業務的發展。雖然目前高通已經恢復向華為供貨芯片的許可,但僅限于4G芯片,沒有5G芯片,華為依舊很難恢復往日榮光。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芯片短缺就已經成為了一個讓眾多車企感到頭疼的問題,但業內人士預判,缺芯問題仍然會延續。
針對芯片的現狀和發展,上海芯旺微電子副總裁丁丁、上汽英飛凌總經理王學合、黑芝麻智能應用工程副總裁鄧堃、江淮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院長李衛兵、地平線生態發展與戰略規劃副總裁李星宇、芯馳科技董事長張強和華登國際風險投資合伙人金偉華,在北汽產投資總經理助理、投資總監賈廣宏的主持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因為前期受制消費類的需求,產能已經被占掉了,想要臨時去增加汽車車載芯片產能,就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現在緊急地給車載半導體協調產能,我預計接下來的兩個季度會有所緩解,但是在普通的消費類、工業類的應用已經很緊張了。整個形勢的緩解,今年難以結束。王學合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半導體的生產越來越集中,半導體的設備投入太貴了,一般像國內的這些大的公司,原來都是ADM,他自己就有很多工廠,這幾年的發展,所有生產都集中在臺積電這些代工廠手里。
缺芯片!芯片荒!這張多米諾骨牌,正在全球產業鏈上傳導。而每一張牌倒下,都引起新的連鎖反應。根據央視報道,全球芯片市場不斷變化,從2020年底,缺芯率先出現在汽車行業,如今,更是蔓延多個行業。
根據高盛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多達169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的打擊,包括鋼鐵產品、混凝土產品以及肥皂生產等。尤其是汽車行業,對于芯片的需求更大,一輛車需要多達上千個芯片,一旦缺少芯片,汽車就無法生產。據悉,全球汽車行業已經深陷“停產潮”,包括福特汽車、鈴木汽車以及本田汽車等車企,都發布了暫定工廠生產線的計劃。
很多人說整個汽車行業缺芯片半年多了,怎么就是緩不過來?事實是汽車行業在過去3個季度都面臨芯片短缺的困擾,但是每周缺的芯片都不一樣,我們也不知道下一個缺的是什么芯片,就像一個餐廳做飯一樣,現在少油,下一個少醋,它是局部影響,不同的局部影響持續存在。我們估計6月份芯片的影響和5月份差不多,但還可以克服。
因為對芯片需求量的增加,上游芯片供應商透露,目前各種芯片的價格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甚至部分關鍵芯片的價格,也是成倍增長。全球“缺芯荒”始于2020年底,并有愈演愈烈之勢,多位業內專家都表示,至少要到2022年全球芯片供應鏈才能恢復正常化,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芯片荒”?
六月初,馬來西亞的商場和大多數企業關閉,該國開始第二次幾乎全面封鎖,以應對不斷惡化的新冠疫情。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有可能加劇全球范圍內已經非常嚴重的芯片短缺問題。馬來西亞是全球第七大半導體出口中心,全球范圍內有超過50家半導體公司在馬來西亞有投資,幾乎涵蓋所有半導體巨頭。
從中美貿易戰開始,臺灣制造的半導體芯片便成為中國消費電子產業的軟肋。而隨著臺灣新冠疫情沖擊加劇,“芯荒”雪上加霜幾乎是板上釘釘,不僅中國,甚至全球都將承壓。值得一提的是,反觀芯片制造業的全球格局,臺灣地區對世界半導體產業鏈的最大貢獻環節是晶圓代工,其代表企業是臺積電、聯電這樣的巨頭。其次,則是封測業務,如京元電子,手機芯片巨頭聯發科就是其最大客戶,去年占京元電子銷售額的比重高達10%。
偏偏要命的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高度依賴臺灣芯片制造,尤其是中國大陸。在這里我們不妨拿兩岸最先進的Foundry代工廠進行對比。
在中國大陸的芯片制造商里,技術最先進的廠商是中芯國際,該公司也是目前國內首屈一指的晶圓代工龍頭,甚至被稱作大陸地區芯片界的“希望”。但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現階段最先進、最成熟的工藝制程也僅停留在14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