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數據”成為一個熱詞。數據為何重要?有人做過形象比喻:數據如水,可以形成大江大河,滋潤萬物生長。
近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數據要素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論壇緊扣數據要素,深入探討國際、國內數據要素流動、交易、開放、應用,以及隱私安全計算等前瞻熱點話題。會上,中國電子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陸志鵬圍繞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發表題為《加快數據市場化流通、助推城市數字化轉型》的主旨演講,對數據要素市場化面臨的困境、傳統生產要素市場化的一般規律以及數據要素的特點和市場化路徑探索等熱點問題進行了系統闡述。
陸志鵬表示,數據作為一種資源在流通、利用過程中,對經濟社會產生了重要作用。但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數據參與生產、流通、消費和分配等各個環節,則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當前,數字經濟從數據資源化利用階段正在轉向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階段。資源化利用階段的特點是主要靠政府推動,從而實現政府治理能力、民生服務水平和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而市場化配置階段的特點是數據資源由市場來進行配置,預期實現效率倍增、安全倍增和財富倍增三個效果。
No.1
數據要素市場化面臨的困境
數據要素市場化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當前,數字經濟從資源化利用階段轉向要素市場化配置階段,數字經濟發展面臨兩方面突出問題:一方面是數據安全的嚴峻形勢前所未有,數字基礎設施的本質安全得不到保障,數據流通的安全風險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是數據要素市場化面臨諸多難題,包括數據有效供給不足、數據要素市場缺位、技術體系尚不完善、法制體系亟待健全、制度管理體系滯后等。這兩個方面均成為阻礙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No.2
傳統生產要素市場化的一般規律
數據要素市場化,需要借鑒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生產要素化過程中的一般性規律。以資本要素為例,貨幣是一種等價物,是一種信用,日常生產生活中主要是靠貨幣結算體系進行流通,所以貨幣的流通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把零散的資金變成金融產品,再變成資本,參與到企業的經營活動中間去,則需要轉換三次標的物,進行三次確權和三次定價。通過對傳統生產要素的分析,要素化過程離不開標的物、確權和定價三個關鍵要點,同時還需要相應的法制和技術體系作為基礎支撐。
No.3
數據要素的特點和市場化路徑探索
數據資源是個開集,具有分散、變動、海量等特點,而數據的需求側具有同樣的特征,如果兩個開集直接交易,就會出現確權難、定價難、流通成本高、安全風險大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與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生產要素一樣,實現數據要素化必須要找到一個“中間態”。針對這個問題,中國電子與清華大學成立聯合課題組,分六個專題,經過半年時間的跨學科研究,找到了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的中間態—“數據元件”。在此理論基礎上,提出“一庫雙鏈、三級市場”的數據要素市場化解決思路,打造以國產化體系為基礎的數據金庫,加快數據元件的開發和流通,培育數據資源、數據元件、數據產品三級市場,通過數據要素對數據資源的二次賦能,實現數據資產鏈和價值鏈深度融合,最終形成“制度安排、技術路徑、市場體系”三位一體的數據要素市場化整體方案,進一步提升數據資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