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互聯網傳統三巨頭,BAT里的百度和阿里此前早已入局芯片領域。如今,面臨芯片“卡脖子”問題難解,在全球芯片持續短缺的當下,騰訊躬身造芯,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時機。
近日,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在招聘官網發布多個芯片研發崗位信息,包括芯片架構師、芯片驗證工程師、芯片設計工程師等,工作地點可選北京、上海、深圳等。
一時間,騰訊進軍芯片領域的消息引發全網熱議。對此,騰訊官方于7月16日回應稱,基于一些業務的需要,騰訊在特定的領域有一些芯片研發的嘗試,比如AI加速和視頻編解碼,但并非通用芯片。
有趣的是,早在2018年,在深圳舉辦的“未來論壇X深圳峰會”上,馬化騰就“中興事件”后沒有參與研發芯片發表聲明表示:芯片產業鏈發展和騰訊相距甚遠,騰訊貿然加入,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盡管如此,騰訊造芯的“野心”也已暴露無疑。作為互聯網傳統三巨頭,BAT里的百度和阿里此前早已入局芯片領域。如今,面臨芯片“卡脖子”問題難解,在全球芯片持續短缺的當下,騰訊躬身造芯,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時機。
騰訊的“芯”野心
2016年11月,騰訊與阿里一道,共同參與了可編程芯片初創企業Barefoot Networks的第三輪融資。該公司開發了高速可編程以太網交換機芯片,客戶可以根據芯片的具體用途對其進行編程。這種靈活性使得Barefoot Networks的技術從其他以太網芯片中脫穎而出。
遺憾的是,這家公司最終在2019年被英特爾收購,然而騰訊的芯片遠望卻并未停止。2018年8月,騰訊領投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的Pre-A輪融資,并于此后3年持續加碼。截至今年1月,燧原科技已經獲得累計超過30億元的融資。天眼查信息顯示,騰訊科技(上海)為燧原科技最大股東,持股比例20.47%。
在資本的加持下,燧原科技的AI高性能通用芯片“邃思”已經發布到2.0階段,其他產品也在加速商用落地。不僅如此,這些芯片產品已經在騰訊的具體場景中得到使用。然而,僅僅只是投資,顯然無法滿足騰訊的野心。
2020年3月,騰訊云正式成立深圳寶安灣騰訊云計算有限公司,其經營范圍包括集成電路設計、研發。
而從本次騰訊招聘官網出現的相關信息來看,騰訊招聘的芯片研發崗位大約有15+個,分為硬件和軟件兩種,硬件上包括芯片架構、芯片設計、硬件電子開發、FPGA等,軟件則包含AI編譯器、芯片底層軟件等。崗位被設置在騰訊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下。
在崗位職責方面,芯片架構師主要負責AI芯片和通用處理器或者細分領域的需求分析,主導AI,處理器芯片架構設計,競爭分析和規格定義;負責芯片領域的技術演進路標、關鍵技術,主導關鍵技術和架構的研究;負責大型芯片的架構設計,關鍵模塊的把控和設計等。
而芯片設計工程師則要求精通數字電路設計流程,精通RTL代碼書寫,具有電路優化的經驗;4年以上數字前端設計經驗,有大規模SoC芯片設計成功量產經歷以及CPU/NPU等設計經驗者優先等。
薪資方面,從騰訊在獵聘網發布的崗位介紹來看,騰訊芯片架構師的薪資在2.5萬起步,基本略高于目前行業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見,騰訊造芯,有備而來。
阿里與百度的造芯啟示
從招聘崗位來看,騰訊的造芯仍然首選AI芯片,這與百度和阿里的選擇類似。
在芯片領域,從搜索起家的百度布局更快一籌。2011年,百度就已經基于FPGA研發AI加速器。在此基礎上,2018年7月,百度公司正式發布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侖”,其中包含訓練芯片昆侖818-300、推理芯片昆侖818-100。
據介紹,“百度昆侖”為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和邊緣計算而設計,適用于大規模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等領域,正為百度搜索和無人駕駛技術所需要。根據百度方面的消息,百度第一代昆侖芯片已于2020年初量產,目前已經規模化部署超過2萬片,第二代昆侖芯片已于2020年9月流片成功,將于2021年下半年量產,進一步提升計算能力。
今年4月,百度在湖北宜昌點軍區創建“百度智能云-昆侖芯智能生態中心”,并計劃投建由百度昆侖芯片搭建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這也是百度昆侖芯片生態在全國范圍內首次產業化落地。
今年6月,百度還宣布旗下昆侖芯片業務成立獨立新公司,名為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昆侖芯已在3月完成獨立融資,估值約130億元。
與百度早早開始積累相關技術研發經驗不同,阿里巴巴在2018年9月的云棲大會上宣布成立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平頭哥由阿里巴巴此前收購的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和達摩院自研芯片業務整合而成,主要任務是從事芯片的自研開發與戰略布局。
2019年7月,平頭哥發布玄鐵910芯片,采用RISC-V架構,單核性能達到7.1 Coremark/MHz,具有國際領先地位。截至目前,玄鐵已經有8系列和9系列共15款產品,以IP授權的形式提供給需要的廠商。根據平頭哥半導體官方信息,截至2020年,玄鐵CPU架構的芯片出貨量達到20億顆,應用于計算機視覺、工業互聯網、網絡通信、智能家居和生物識別等領域。今年年初,平臺哥宣布安卓10系統成功在玄鐵910芯片上流暢運行。
2019年9月,阿里巴巴第一顆自研AI推理芯片含光800發布。含光800集成170億晶體管,性能峰值算力達到820 TOPS,一舉刷新當時的全球最高記錄,主要應用在云計算、電商智能搜索和電商營銷三大領域,契合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和阿里云服務兩大關鍵點。當時,阿里方面表示,含光800已經量產,只服務阿里內部,暫不打算向第三方企業獨立銷售。
截至2020年7月,阿里云已經在全球22個地域部署了上百個云數據中心,其中規劃建設了5座超級數據中心,阿里巴巴自研的AI芯片含光800在超級數據中心實現了大規模部署。
更多互聯網企業也“鐘愛”芯片
自美國打壓以來,“卡脖子”之痛讓芯片領域的熱度居高不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芯片領域,也有不少互聯網企業躍躍欲試。除了BAT,包括字節跳動、美團在內的企業也在芯片領域邁出探索的步伐。
今年3月,字節跳動在其官網發布了12個芯片相關職位,包括:芯片應用(ARM軟硬件優化)、芯片應用(ARM硬件,北京/上海)、芯片CAD工程師、芯片綜合/STA工程師、芯片DFT工程師、芯片后端設計工程師、芯片CAD等。這是字節跳動第一次對外界公布組建芯片團隊的消息。
據路透社報道,根據字節跳動公司官網中新開放的12個招聘內容推斷,字節跳動正在自研云端AI芯片和Arm服務器芯片,不過報道稱這一計劃目前正處于早期階段。
早在2018年4月,字節跳動副總裁楊震原就曾表示,字節跳動擁有全球數量最大的用戶上傳視頻需要分析理解處理,平臺推薦引擎也需要強大的機器學習算力,有非常大量的芯片采購和應用,目前也在芯片相關領域積極尋求突破。由此可見,字節跳動早就有布局芯片之意,如今也是在既定完成當年的“小目標”罷了。
另據相關公開信息來看,字節跳動并非將寶都壓在了Arm服務芯片上,在今年1月,字節跳動還投資了一家致力于研發以RISC-V指令集架構為基礎的人工智能領域專用架構處理器的希姆計算。
據希姆計算官網顯示,其自主研發的NeuralScale NPC核心架構是世界領先的、以RISC-V指令集為基礎進行擴展、面向神經網絡領域的專用計算核心,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能效比(Power Efficiency)和極致的可編程性,能夠滿足云端多樣化的人工智能算法與應用的需求。
不僅僅是字節跳動在芯片領域頗為積極,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美團近期也通過投資的形式開始布局芯片領域。
近日,上海智砹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B輪融資,美團關聯公司酷訊科技、美團產業基金美團龍珠均在投資方名單上出現。而酷訊科技、美團龍珠均為美團旗下或者關聯企業。資料顯示,上海智砹芯半導體公司成立于2020年4月,旗下擁有品牌為愛芯科技。愛芯科技致力于研發高性能、低功耗的人工智能處理器芯片。
扎堆背后的焦慮
互聯網企業扎堆投入AI芯片領域,既是焦慮的體現,也是其自我發展的必然需要。
近年來,云計算的快速增長,讓互聯網企業的相關業務突飛猛進,其增速已經大幅超過了摩爾定律的速度。根據Canalys的數據,截至2020年Q3,中國頭部四家云服務公司為阿里、華為、騰訊、百度。
與此同時,云計算對芯片算力的需求也在一直飛速增長,CPU已經不再是AI計算的最佳載體。此外,眾多新的應用和特殊需求的出現,也需要專用的AI芯片來滿足市場需求,這就導致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對于AI芯片的需求越來越大。
因此,互聯網企業選擇自研芯片,不僅可以降低芯片的采購成本,同時在計算性能和能效上也更符合自身需求,提高產品安全性,更好的滿足客戶的個性需求,提升產品體驗與核心競爭力。
除了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愈發火熱的芯片是一門不錯的生意。但是,通用芯片的研發成本高昂,而且目前的發展已經逼近摩爾定律極限,這也導致選擇AI芯片成為互聯網企業造芯的最穩妥路徑之一。
寫在最后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芯片領域投融資總額近3000億元,遠超去年全年。據不完全統計,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90家半導體企業進入A股IPO程序。
芯片領域的火熱仍將持續,但與此同時,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仍然面臨陣痛與阻礙。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中國希望從荷蘭公司ASML處購買EUV光刻機設備,但再次遭到了美國的阻攔。
這也表明:自主可控仍是業界的共同目標與追求,芯片行業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