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目前在全球晶圓代工廠的排名上,臺積電、三星、聯電、格芯、中芯國際位列前5名的,且這5大廠商,拿下了全球80%+的份額。
其中臺積電、三星是第一梯隊,技術也最先進,而聯電、格芯、中芯國際算第二梯隊,大家的份額其實相差并不是特別大,技術也都以成熟制程為主。
在2020年開始的缺芯大潮之下,這些晶圓代工廠商們,確實都賺錢了,而有了錢之后,大家也都想獲得更大的發展,想要擴產。
特別是第四大廠商格芯,本身位于美國,美國又想大力發展半導體制造,所以格芯這一年多以來,一直是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場。
比如格芯計劃就公開表示要投資40億和10億美元擴建新加坡和紐約馬耳他晶圓廠,擴產后新加坡廠將新增等效12吋產能45萬片/年,馬耳他廠將新增12吋產能15萬片/年。
為此,格芯計劃上市,融到一筆錢,這樣就更有資本在全球進行擴張,抓住缺芯的機會,發展自己。而按照格芯最新的IPO文件,格芯的最新估值約為250億美元。
同時按照IPO文件,格芯表示自己在全球三大洲擁有5個制造基地,在RF、FinFET、FDX等技術方面,格芯擁有約10,000項全球專利。2020年等效12吋晶圓年產能約192萬片。
對于這個250億美元的估值,是知道大家怎么看的?事實上,對比第五大芯片代工廠中芯國際,格芯的這個估值還是比較低的。
目前中芯國際的市值約為4400億元,差不多是250億美元(約1600億元)的近三倍了,而中芯國際的營收比格芯還低一些。
對比,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不過格芯雖然營收高,排名高,但財務表現不如中芯,畢竟2020年,格芯收入48.51億美元,凈利潤僅為3.51億美元。而中芯國際2020年營收39.07億美元,凈利潤7.2億美元。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