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芯片短缺問題,一直以來全球各地的汽車公司都在努力獲得足夠的芯片來制造產品,現在問題正在蔓延到電子制造商及其供應商。例如,蘋果公司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它將在這個假日季錯失超過 60 億美元的銷售額。英特爾同樣將其較低的 CPU 銷量歸咎于電源和網絡芯片的短缺。
近日,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大廠格芯(格羅方德半導體)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值248.09億美元。
11月1日,據外媒報道,格芯(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CEO考菲爾德(Tom Caulfield)在談論半導體行業的情況時表示,目前的晶圓代工廠仍然在加班加點全力進行生產,但現在晶圓代工廠已經連2023年底的晶圓產能都賣完了。
不僅如此,格芯CEO湯姆·考菲爾德還預計今后的5至10年的時間內,全球的芯片行業仍是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由于利潤問題,各大晶圓代工廠總是更愿意生產使用最新制造方法的利潤更大的高科技尖端芯片,這就導致了尖端芯片短缺境況反而沒那么嚴重,短缺情況最嚴重的反而是“傳統芯片”,也就是使用成熟制程工藝技術的,執行電源管理、連接到顯示器或啟用無線連接等功能的半導體芯片。
格芯目前的業務更優先為客戶傳統芯片,但是因投資不足等問題目前傳統芯片仍是處于產能不足的情況。并且,晶圓代工廠的盈利能力和工廠的利用率分不了關系,格芯晶圓代工廠廠在2020年利用率為84%,據悉利用率降低是由于疫情原因所致。
格芯方面表示,“自從去年8月起,我們生產的(芯片)永遠都不夠。每天,我們都竭盡所能地在出貨,發揮了超過100%的生產能力。”
格芯在2018年做出了一項戰略決策,即停止開發臺積電和三星等代工廠正在投資的尖端芯片制造技術,而是專注于為其客戶提供“不太先進”但仍然必不可少的半導體。
晶圓代工廠的商業模式利潤率低,且面臨高昂的勞動力、設備和原材料成本。格芯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表示,其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僅有11%。
格芯表示,IPO中籌集的26億美元中,15億美元將用于資本支出,以增加滿足需求的能力。公司在美國、德國和新加坡設有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