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也就是昨天,是美國“勒索”芯片相關數據的最后一天,按照之前的通告,要求臺積電、三星、intel、SK海力士、美光、東芝等企業,將一些芯片的關鍵數字上交,其中包括庫存、需求和交付動態信息等。
而根據美國政府的官網,在昨天已經有23家高校、公司或個人提交相關文件信息,包括西部數據、臺積電、聯電、美光、高塔半導體、日月光等。
事實上,在美國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開始大家是拒絕的,比如臺積電就表示保護客戶的秘密是臺積電的宗旨什么的,韓國甚至替三星、SK海力士出頭,希望能反抗一下。
但美國一點都不擔心大家不交,稱表示有很多辦法讓他們交的,只是不希望走到這一步,大家乖乖的交就完事了,別逼他們。
所以最后的結果是大家都交了,畢竟芯片企業都非常依賴美國的EDA軟件,還有各種半導體設備,甚至ASML的光刻機都聽美國的,敢不交么?
不過臺積電表也說了,提交的數據包含一份公開表格以及兩份包含商業機密的非公開檔案,但不涉及客戶特定數據,至于是真的還是假的, 就不得而知了。
那么問題來了,這么多芯片廠商把數據交了,這對我們會有什么影響?是有利還是有弊?我想這要看美國究竟是什么想法,往好的方面想,是有利的;但往壞的方面想,就會影響巨大。
先說有利的方面,美國不是說了嘛,要這些企業上交數據,是為了“應對全球芯片危機,提高芯片供應鏈透明度”,如果美國真是這么想的,這么做的,那么上次了數據,美國想對策,解決芯片供應問題,不是挺好的么?
再說壞的一方面,這些企業把數據交了,那么全球的芯片庫存量,甚至各大企業的訂單,采購量等,就是透明的了,比如華為采購了多少芯片,找誰采購的……
如果美國想要打壓誰,那就真的是一打一個準,估計哪些企業有多少庫存芯片,不說個位數,精確到百位數應該問題不大。
所以只希望美國拿到這些數據,真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來,否則對我們的影響很大,特別是一些需要大量進口芯片的企業而言,真的是一把懸在頭上的利劍,沒有秘密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