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2月2日了解到,近日,餓了么面向商家上線了一款AI菜品分析系統,內部將其命名為“餓小味”,試圖通過平臺的數字技術及市場洞察能力,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幫助商家研發新菜品。目前的Beta版本已與多個餐飲連鎖品牌合作進行了內測,增收效果顯著。
目前,“餓小味”已經與真功夫、桂滿隴、桂源鋪等品牌合作設計了12款新菜品及套餐,測試覆蓋41個城市的700多家門店,新菜品的銷量橫向對比已有菜品最高提升達30%。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新菜品開發長期以來主要依賴研發者的個人經驗與能力,缺乏數字化成為行業的顯著痛點,也制約著餐飲品牌運營效率的持續增長。11月30日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到,要引導龍頭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算法、算力等資源。平臺的“算力”介入,有望給新菜品研發帶來全新的解決方案。
“從事前的需求洞察,到事中的設計組合,再到事后的反饋評估,數字化大有用武之地。”“餓小味”項目負責人常旭東認為,“從品牌定位到口味偏好,再到地域、時令差異,平臺的洞察能力相當于給新品研發者提供了‘上帝視角’。”
比如在與一家茶飲品牌的合作中,“餓小味”發現其食材準備大量集中在檸檬茶品類,而當地市場最受歡迎的類似茶飲大多含有一些熱門水果,于是與其研發部門共同開發了楊枝甘露、紅柚檸檬等新品,一經推出很快被市場接受。
根據餓了么介紹,“餓小味”的功能不僅限于新菜品研發,還能診斷現有菜品并給出改良建議,以及幫助商家設計套餐。例如“餓小味”經過分析建議某品牌在北京將羊肉串放入套餐,而某華東地區的品牌則將糖醋里脊單人套餐作為主打。
真功夫集團副總裁楊鵬表示,真功夫一直致力于提升全鏈路的數字化水平,此次與餓了么的合作嘗試能為新品研發找到數字化依據,也能為未來品牌的運營策略注入新動力。真功夫在廣州與深圳的新品推廣中,借助“餓小味”的分析報告研發了一款雞肉排骨雙拼飯,在營銷投入減少16%的情況下,綜合訂單量增長超過5%。
常旭東表示,“餓小味”目前尚處于測試階段,所以希望與更多餐飲品牌合作打磨產品,之后還可能將膳食營養、小份菜等維度的功能加入,起到引領飲食健康的作用。未來餓了么的目標是將“餓小味”普惠化,令每一家中小商戶都能在平臺免費使用相關服務,相當于每家店鋪都能配備一名AI菜品分析顧問,真正享受到數字化給餐飲經營帶來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