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第一次到西昌旅行。邛海風景如畫讓人難忘,但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生活在大涼山的人們。在一個集市上,我跟一位賣土特產的彝族大姐聊天。她爽朗而自豪地告訴我,她走了十五個小時的山路才到城里。我至今記得她背著的竹筐里,下面是采來的山貨,上面是兩歲的孩子,而她腳上穿著草鞋。
那天我記住了一個地名,她告訴我她來自美姑。
在扶貧工作中,有所謂“中國扶貧看涼山,涼山扶貧看美姑”的說法。幾年過去,2020年11月,美姑縣成功脫貧。在全面脫貧的大背景下,美姑縣如今已經解決了吃穿兩不愁的問題。但我依舊會時常想起大涼山,會想到那位大姐的孩子應該已經上小學了。他正在接受著怎么樣的教育?他能否也跟大城市的孩子一樣,分享科技飛速發展的未來?
最近有一個機會,讓我又透過鏡頭看到了美姑縣的孩子們,同時也了解到了他們與AI,與前沿科技的相遇。不久之前,華為云來到了大涼山美姑縣采紅村曉明愛心小學,為這里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AI課”。我們可以透過鏡頭,一起看到孩子們的笑臉,以及他們與AI技術相聚的這一刻。
而今天我們想要更多聊聊的,是華為云送給孩子們的禮物:一件件保暖,且耐磨、美觀的冬衣。
這件衣服不僅承載了華為云的心意、大涼山孩子們身上的暖意,更有縫在新衣里的,關于AI大模型發展,關于產業智能化的確定性未來。
大涼山的新衣與希望
2021年年末,華為云AI高級研究員任星接到他一位老朋友的電話。這位朋友名叫喬丹,曾經是北大高材生,如今是大涼山美姑縣采紅村曉明愛心小學的校長。喬丹校長希望華為云能為孩子們帶來一堂AI課。而欣然接受這個邀請的任星還準備與華為云相關團隊一起帶給孩子們更多禮物。
經過反復斟酌,團隊決定送給孩子們嶄新的“AI冬衣”。雖然大涼山的生活環境已經今非昔比,但這里的冬天很冷,孩子們又在長身體,且處在喜歡運動的年紀,有更多實用衣物總歸是好的。于是,華為云希望為孩子們送上一件兼顧保暖、耐磨、耐臟、美觀等屬性,還可以一衣多穿獲得更多實用價值的冬衣。同時,團隊還想為這件衣服融入一些彝族民族元素,表達對孩子們美好的祝愿。
然而在傳統的服裝設計模式下,要在短時間內滿足這么多需求非常有挑戰,因為定制大批成衣的周期一般都很長。華為云很快想到了一個辦法:讓AI與人類設計師一起來完成衣服的設計。這樣既能完成“極限操作”,也完美契合了這次讓AI走進大涼山的主題。
于是,華為云聯系到了時諦智能,一家致力于通過科技賦能時尚行業的前沿公司。時諦智能的設計師們聯手華為云盤古大模型,打破了傳統需要三周的設計周期限制。在短短一周內就完成了孩子們的冬衣設計,從而保證了在新年前為孩子們送上這份特別的禮物。
一件新衣可能并不貴重,但此時它承載的期待卻是如此厚重。這些孩子的成長,就是大涼山的希望。當他們接觸AI時,了解科技時,或許我們能聽到無聲的齒輪轉動,那就是智能中國的希望。
設計師的助手與伙伴
可能不僅是大涼山的孩子,更多人都會好奇設計師到底是如何與AI協作,完成新衣設計的。
這里我們首先需要延展一點行業背景:很多人看來,時尚與服飾設計應該是一個注重靈感與手工、但距離AI這樣的前沿科技有些距離的行業。
但事實上,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賦能時尚產業、服飾設計行業,已經成為了新的趨勢與產業藍海。比如為大涼山孩子們完成這件冬衣設計的時諦智能,就是這樣一家公司。他們希望通過最新技術來改進和提升時尚行業的設計、制造、生產和展示方式。在技術選擇上,時諦智能構建了業內首個為鞋類、箱包和建立的虛擬3D原型數字平臺,以AI、大數據、智能三維設計CAD、極真實渲染等技術為時尚行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
在AI領域,時諦智能與華為云有著多樣化的合作。比如在盤古大模型的基礎上,建立針對服裝品類的數據集,為設計師們提供幫助;比如結合華為云的AI能力,構筑服裝設計快速預覽等行業AI應用。
AI能力到底是怎么幫助設計師完成大涼山孩子冬衣設計的——針對這個問題,時諦智能CEO林子森給出了答案。
與大眾想象的不同,服裝設計師并不是一個全憑靈感,依靠天馬行空創意來完成工作的行業。在真正的服裝設計工作中,設計師們要經歷非常漫長的企劃過程。首先要定位人群受眾,其次要明確設計需求。而這些工作流程里有大量繁瑣、重復、復雜的部分,具有交給AI來完成的可能。
比如在為大涼山孩子們設計冬衣的過程中,設計師們想要設計符合寓意,又美觀大方的圖案,就需要尋找大量素材,再在素材基礎上思考靈感。這個過程原本漫長而繁冗,但在盤古大模型“以文生圖”能力的幫助下,設計師們可以通過輸入文字的方式,讓大模型進行跨模態生成,直接給出符合需求的圖案。在大模型的設計參考基礎上,設計師們節省了大量尋找素材的時間,可以更加聚焦到核心設計環節中。
而在確定了版型圖案之后,設計師們需要做實物樣衣,來考慮最終搭配是否合適。在華為云的算力和數據的支持下,時諦智能的AI 服裝設計系統可以在線更換版型圖的材質、顏色以及衣服圖案,這個動作僅需幾分鐘就能完成。再通過時諦智能的實時渲染技術,能夠在線挑選3D樣衣,避免了反復打樣的過程。在這些AI能力的幫助下,設計師們在盤古多模態大模型生成的兩三百個設計方案基礎上,最終快速完成了給孩子送冬衣的設計需求。
從新衣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跨模態、高效率的AI能力在服裝行業,尤其是設計流程中具有充沛的價值。傳統的服裝打樣需要經歷企劃、設計款式圖、確定平面版型、備料配料、制作樣衣、修改樣衣、拍照、定樣、核價、出工藝單等一系列步驟,通常需要17-30天時間。而在華為云和時諦智能共同的努力下,可以將設計時間縮短為5-7天。
見微知著,這件冬衣背后并不僅僅是AI與人類設計師的創新攜手。更展示了AI成為設計師助手與伙伴的確定性未來,大模型賦能行業價值的確定性未來。
大模型的洞見與價值
從設計冬衣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以文生圖”這樣的多模態跨越任務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各個行業領域中。而為了高效率、高水準完成這些智能任務,多模態預訓練模型就成為行業與AI的銜接窗口。能夠綜合運用多種模態的信息對事物進行理解、思考和推理,從而實現更高級的智能應用,既是多模態大模型的核心能力,也是千行百業對通用智能的共同期待。
而華為云盤古多模態大模型,就能夠準確實現這一價值。在能夠跨模態完成AI任務的盤古大模型基礎上,只需要在時尚產業數據中進行微調,就可以快速得到適合服裝行業的“盤古時尚多模態大模型”。
如此俏皮的名字背后,是這樣一個產業價值趨勢:如果行業想自己搭建一個能夠作用于生產,提升產業效率的預訓練模型,需要跨越極大的算力門檻,積累厚重的研發能力。而現實是大量與AI相距較遠的行業無法負擔這些成本,集約化訓練跨模態大模型,再通過行業數據集微調的形式進行產業落地,是目前最合理的大模型落地方式,也是產業快速提升智能化能力的核心通道。
讓我們回到服裝設計領域,看看在這個行業空間中,盤古大模型能帶來哪些價值?
首先,盤古大模型可以幫助設計師洞察流行趨勢,對顏色、版型、圖案等元素進行分析,再從而將時尚元素視覺化呈現給設計師,以此來提升設計師的洞察能力與洞察效率。
其次,盤古大模型可以多樣化生成服飾,支持以文生圖,按照設計師基礎需求為其生成合適的素材與創意。這極大提升設計師在收集素材、積累靈感階段的效率,讓設計師更快進入二次創作階段。
此外,大模型還可以幫助設計師批量生成符合要求的服飾圖片,從而避免設計師經常面臨的信息雜冗、搜索結果不精準等問題。避免了設計師陷入反復搜索與對比資料,讓創作公司更加精準快速。
在時尚產業數據的基礎上,盤古大模型可以進行多種輔助設計工作,最終縮短行業流程,提升企業效率。目前,中國的時尚、服飾產業已經達到了800億元的產業空間。期間有大量的設計工作可以被AI賦能和輔助,可以在大模型的幫助下降低綜合成本,提升產業效率。
讓我們再一次以小見大,時尚設計行業遠遠不至于設計輔助一個AI需求。AI試衣、AI生成模特圖、智能傳達、AI工業排產等能力都有著廣泛的產業需求,AI在“時尚圈”有著大把用武之地。這都是華為云AI能力能夠滲透的產業空間,是盤古大模型一顯身手的方向。
而在中國乃至全球,又有多少個類似的細分行業呢?基于大模型+行業數據微調的模式,可以高效率、工業化地適配各個行業,快速將智能價值帶到具體的產業空間。這是AI的未來,是產業智能化的核心變革。
這一天,大涼山的孩子們穿在身上的是AI設計師與人類設計師共同完成的冬衣。
這一天,設計師們感受到的,是大模型與產業智能化帶來的生產力革命。
這一天,孩子們走出大山,去探索和建設的,是一個叫做智能中國的地方。
這件冬衣,守護著大涼山孩子們的希望,或許也寄托著智能中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