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終端產品向上游芯片等核心部件突破,無疑是中國家電業重要的升級方向之一。
近日,美的集團通過互動平臺表示,2018年下半年美的進入芯片領域,于2021年開始量產,主要投產的芯片類型為MCU控制芯片,全年產量約一千萬顆。美的還表示,目前美的主要生產的類型為MCU,今后將會覆蓋功率芯片、電源芯片、IoT芯片等家用電器芯片品類。
眾所周知,美的是中國知名家電品牌,各種家電產品中也需要大量芯片,據悉,美的芯片產品已覆蓋主控、觸控、變頻、IPM、電源芯片等多個類別,已投入使用在美的集團旗下各個事業群部分產品中,實現了從研發到穩定產銷的推進,預計超15顆芯片在2021年上市。
另有內部消息透露,截至去年8月,美的芯片主控MCU產品在美的家用空調、美的暖通、美的小天鵝洗衣機、美的廚熱等產品公司已有超10個品類芯片產品全面上量。
今年產量8000萬顆,汽車芯片將成重點
2021年2月開始,家電上游電子元器件緊缺,芯片和IGBT、IPM模塊等進口價格上升、交貨期延長等嚴峻情況的出現,早早的就讓中國家電巨頭清醒認識到,加快核心部件的國產化是大勢所趨,不少家電廠商看到芯片產能可能對行業產生的威脅,開始積極布局芯片。
維科網·電子工程注意到,美的集團在2018年12月就成立了美仁半導體,正式進軍半導體產業,力爭迅速成為全球半導體領域領導品牌。據悉,美仁半導體是一家專注于工業半導體開發和銷售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公司主要產品是覆蓋家電芯片全品類的四個產品系列,包括MCU、功率芯片、電源芯片和IOT芯片等。
此外,2021年1月26日,美的集團和佛山市美的空調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美墾半導體,經營范圍包含:集成電路芯片及產品制造,集成電路芯片及產品銷售,電力電子元器件制造,半導體分立器件制造,新興能源技術研發等。
就在近期,上海美仁總經理劉凱對外表示,預計2022年美的芯片量產8000萬顆,今后會涵蓋功率芯片、電源芯片、IoT芯片等家電全部芯片品類。劉凱同時透露,美仁也會積極布局汽車芯片。
汽車芯片領域的布局不得不提到一件事,在2021年12月30日,美的集團機電事業部正式宣布更名為“美的工業技術”一事,希望能夠靠著美的在家電核心部件領域的技術積累,把握住新能源領域的機會,從而實現業務的快速發展。
美的工業技術總裁伏擁軍表示,美的的汽車部件公司成立三年半,但前期研發準備已經超過了五年。今后,美的的汽車業務將會通過適當的并購來加快其在行業內的立足。
據了解,美的集團的汽車芯片也將在2024年進行量產,并首先應用于新能源汽車水泵的控制。此外,汽車電驅系統、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智能駕駛也將是美的在汽車領域發展的重點。
芯片急需國產,老對手“造芯”同樣不慢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家電行業芯片市場約500億元人民幣,本土化配套率僅5%。以MCU為例,2019年全球MCU總市場約164億美元,國產占比還不到15%,而家電IPM 95%以上市場份額被國外企業所占據。
嚴峻的市場環境刺激下,國家政策也在大力推進我國家電業芯片破局:2018年,國家成立集成電路產業基金;2020年國務院發布《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在眾多政策支持以及市場倒逼之下,近年來家電頭部企業紛紛入局“造芯”,2021年更是獲得了諸多突破。
作為美的一直以來的“老對手”,格力曾高調宣布入局“造芯”,從其多次動作來看,造芯也不止是嘴上說說而已。天眼查顯示,近日,鄭州清禾泛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注冊資本為15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含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
股權穿透圖顯示,該基金由珠海格力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原航空港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珠海大橫琴創新發展有限公司、鄭州航空港興港產業發展基金(有限合伙)共同持股。其中,格力金投正是由格力集團全資控股的投資公司。
就在上月初,格力金投還參與出資了廣東粵澳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該基金首期規模超45億元,將落地橫琴重點投向半導體產業及相關應用領域,聚焦集成電路全產業鏈。
一個月之內連投兩只半導體基金并不算什么大事,格力自2016年披露要自主研發芯片以來,曾在2018年成立了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參與半導體行業的制造生產。
在去年,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詢問格力在芯片產業的相關消息。格力表示,在半導體領域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自研芯片,器件都得到了量產驗證,實現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誰無法料到,格力造芯也取得不錯的成績。據悉,目前格力實現32位MCU微控制單元芯片的量產,實現年產量超1000萬顆。對格力空調產品和電器設備等核心零部件的搭載起到重要作用。
實際上,在去年整體大環境缺芯影響下,不少小家電廠商表態說,已經開始考慮用國產替代來解決芯片供應短缺的問題。那對于國產家電巨頭而言更要早早向國際同仁看齊,現有的成熟工藝是不是可以進一步鞏固夯實,是不是能夠實現穩定量產?甚至于能不能從家電領域出發,切入汽車這樣的重要配套領域和供應鏈?
其次,國產家電巨頭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芯片設計上,當前芯片市場供應緊張,真正“卡脖子”的還是在制造等環節,只有實現產業鏈更多關鍵領域、更多核心環節的自主可控,我們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芯片強國。
小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造芯也非一日之功。芯片行業技術更新迭代速度快,投資大,人才、資本高度密集,極為考驗我國家電企業的科研功底、資金實力,以及發展韌性。正所謂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兩手抓,隨著5G正式商用,智慧家電的快速興起,國產芯片的需求更加迫切。自主研發制造芯片無疑能幫助家電廠商解決產品成本問題、構建技術壁壘,同時也可降低對國外核心技術的依賴性。可以看到,海信、格蘭仕、康佳等廠商也紛紛開始造芯,但這只是企業向上游挺進的關鍵一步,道阻且長,行則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