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于3月4日在北京正式拉開帷幕。近年來,由于地緣政治局勢的變化和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范圍內出現逆全球化趨勢。尤其在半導體領域,更是出現了世界范圍的缺芯潮。
面對全球缺芯潮持續,供應鏈緊張的現狀,人大代表們聚焦芯片行業,聚焦“缺芯”、“國產化”等關鍵詞,為芯片行業未來發展貢獻了許多建議。
集成電路產業:更完善,更全面,全力趕超
||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建立集成電路材料標準和評價體系
集成電路材料對集成電路制造業發展和持續創新起著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面對集成電路材料在研發、標準、平臺等方面的發展,邵志清提出了三個建議:
一是加速建設集成電路表征測試和應用研究平臺,打通研發-產品-應用的通路。
二是建立集成電路材料相關行業標準和評價體系,根據下游芯片廠商的實際需求,研究并確定材料關鍵性能指標和工藝標準,在集成電路材料領域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
|| 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飚:支持民營企業承擔化合物半導體產業自主可控項目
李飚指出,優質民營集成電路企業,特別是民營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在我國芯片產業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集成電路制造領域正在國產化和自主可控方面尋求突破,集成電路制造是產業鏈中及其重要的一環,也是我國當前該產業中最薄弱的環節。
半導體制造產業還具有周期長,難突破的特性,這使得有些企業長期處于虧損狀態,亟需相應的政策扶持。同時李飚還提出,要支持民營科技企業參與到國產化替代等國家重大戰略工程中來。這不僅能使得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還需要國家通過立法等方式為自主創新創造良好的環境。
|| 全國政協委員、“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院士:“后摩爾時代”中國有趕超的機遇
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摩爾定律”漸漸失效。在先進制程上取得突破的難度越來越大,研究費用也相應越來越高。
鄧中翰分析了當下國際芯片領域發生的變化,特別是美、日、韓等半導體強國在近日紛紛加大了在芯片領域的投資,指出我國在“后摩爾時代”中存在著趕超的機遇。
鄧中翰提出,我國需要抓住歷史機遇期,加快縮小與技術先進國家的差距,搶占技術制高點。我們不僅需要投入更多資金,還需要比照美日韓等國的超常規舉措,出臺更有力的政策,做到“抓住不放,實現跨越”。
同時鄧中翰還在提案中強調,我們要繼續發揮新型聚過體質優勢,強化國家對芯片研發領域的支持,進一步擴大在芯片領域的投資規模,加速“后摩爾時代”中芯片企業在“科創板”的上市融資步伐。
車規芯片:發揮體質優勢、完善產業規范、實現自主可控
|| 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以國家力量加快推動“芯片上車”
根據統計,2021年全球汽車因為芯片原因減產約1000萬輛,其中中國減產約200萬輛。
張興海認為,當前形勢下提高車規級芯片國產化、實現進口替代已經迫在眉睫。應當加快實現車規芯片自主可控。但由于芯片行業的特殊性,國產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并且,受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汽車芯片“斷供問題”僅僅依靠市場無法很好解決。張興海認為我們應當發揮我國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以國家的力量推動芯片產業發展。
張興海建議,一方面在國家部委層面下設汽車新品主管部門,專司汽車新品發展頂層設計和配套措施,同時兼顧資源調配和統籌管理。另一方面要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汽車芯片制造企業來中國投資建廠,迅速使車規級芯片產能落地,環節當前國產汽車芯片短缺額的問題。此外還應該鼓勵跨界創新,并輔之以相應的政策,加快推動“芯片上車”。
||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車規芯片要實現自主可控,優先解決缺芯問題
對于2021年以來汽車產業芯片供應的短缺問題,王鳳英建議短期優先解決“缺芯”問題,保證產能。
中期來看,應當在在發展過程中完善產業布局,實現車規芯片自主可控,以降低由于供應鏈問題引起的缺芯。
與此同時王鳳英還強調要重視人才的培養。要構建汽車芯片相關產業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從五方面著手加快推動汽車芯片產業鏈發展
曾慶洪在提案中就如何加快汽車芯片產業鏈發展提出了五點建議:一是要保供穩供,梳理關鍵領域芯片供需情況,引導外來企業投資。建立芯片和原材料應急機制,保證供應鏈穩定;二要穩定市場,通過調控等方式避免原材料價格無序上漲;三要強化政策引導,加快汽車芯片整體產業鏈布局;四要推進技術突破,在研發、制造、封測等關鍵領域突破“卡脖子”;五要加大政策支持和人才引進力度,加快推進芯片自主化、國產化發展。
||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推進車規級、大算力芯片國產化
陳虹認為,要實現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必須要重點關注汽車芯片領域,加強政策保障。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正處于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的過程。具有大算力、高性能的汽車芯片市場缺口巨大。
基于這樣的現狀,陳虹建議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多方協同,建立車規級芯片統一的技術規范標準,并成立第三方檢測認證平臺規范行業。同時應該鼓勵芯片企業、汽車企業共同參與國產大算力芯片的研發、制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