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在許多歐美大企業缺席的情況下,本土作戰的法國車企成為最大主角,法國總統馬克龍親臨雷諾集團的展位。緊扣車展主題,法國企業紛紛吹起新能源之風,兩家初創企業NAMX和Hopium展示了旗下氫動力的概念車。法國正準備推出一項新的電動車補貼計劃,使民眾能夠以每月100歐元的價格租賃電動車,購車者在購買價格低于47000歐元的電動汽車中則獲得高達6000歐元的優惠。配合這一政策法國巴黎銀行等非汽車企業也踴躍參加展會。
巴黎車展闊別四年重啟 中國品牌電動化撬動歐洲 圖源 ICphoto
本屆展會的另一大亮點是中國車企的強勢出擊。近10年來,記者幾乎年年參加歐洲車展,見證了中國車企的展臺從冷冷清清到如今參觀者絡繹不絕的變革過程。本屆車展上,比亞迪在1000多平方米的展臺上展示了唐、漢、Atto 3等車型。
比亞迪的一名專家告訴記者,目前比亞迪在歐洲有20多家合作企業,包括博世、ZF、米其林等歐洲頂級汽車部件供應商,還與殼牌展開深度合作。今年,比亞迪的電動車將在8-10個歐洲國家上市。據德媒介紹,Atto 3起售價為42245歐元,漢起售價70805歐元,唐SUV起售價71400歐元。
長城汽車的展臺更大,有1500平米,主要展示其旗下的魏牌和歐拉品牌。長城汽車德國研發總監韓強對記者表示,此次參展也是因為這兩個品牌正在歐洲多國上市,主要市場在德國、英國和瑞典等。韓強坦言,現在中國企業在歐洲的主要困難有兩點:一是售后,現在主要依賴歐洲當地的合作伙伴;二是產品如何滿足歐洲的本土需求。還有其他中國汽車企業也帶來了自己的產品。YOYO汽車展出一款微型電動車,該品牌創始人告訴記者,這款車已經在德國、意大利等國上市。
中企扎堆亮相巴黎車展,也引起德媒關注。“德國編輯部網絡”稱,德國制造商大量缺席巴黎車展,他們的位置被來自中國的新品牌取代。不少行業專家認為中國品牌的出現預示著他們的汽車將很快成為歐洲當地街景的一部分。管理咨詢公司思略特的一項研究預測,至2030年,中國品牌在歐洲電動車市場的市場份額將達到7.9%。
“中國汽車走上快車道”,德國電視二臺報道稱,歐洲的汽車業仍處于衰退的邊緣,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在進軍歐洲市場。被稱為“汽車教父”的汽車經濟學家杜登霍夫教授分析稱:“中國市場復蘇早。中國制造商也在利用中國運轉良好的汽車市場將他們的產品帶到歐洲。”
盡管歐洲汽車業在能源危機、供應鏈困局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困難重重,但普遍對中國市場報以期待。1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梅賽德斯-奔馳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表示:“公司正不斷在中國增加本土研發投入,并持續拓展與中國科技企業的合作關系。通過合作,我們不僅僅是為中國客戶帶來更多創新,同時也是立足中國,為全球市場帶來創新。”
對于記者提到德國政府要求德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以及美國政府可能限制國際企業與中國合作的問題,康林松表示:“我們相信,一個公平競爭、規則明確的全球貿易體系,才能創造共贏。而貿易保護主義則會扼殺經濟增長。”他還表示將繼續在中國擴大投資,“這是梅賽德斯-奔馳最重要的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