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公司Veeam近日發布了一份關于云數據安全趨勢的報告,通過調研1700名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7個國家的企業IT或安全部門負責人,了解他們在業務運營和數據保護場景中使用云服務的情況,以展示在當今“云優先”的數字環境中,企業對于數據保護的態度和策略。
報告涵蓋了四個關鍵的“即服務”場景: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以及備份和災難恢復即服務(BaaS/DRaaS)。調查發現,各企業越來越認識到保護其SaaS環境的必要性。例如,接受調查的近90%的Microsoft 365客戶采用了額外的安全措施,而不是僅僅依賴內置的恢復功能。為了能從隨時可能發生的勒索攻擊中快速恢復,以及滿足合規要求,是驅動企業大力進行安全投入的主要驅動因素。
隨著企業越來越多地應用云計算及相關服務,并向著混合工作模式轉移,網絡安全威脅在不斷增加,企業必須超越傳統的備份服務,構建最適合其業務需求和IT架構的針對性解決方案。該調查顯示,工作負載持續在數據中心和云環境之間來回流動,以及從一個云遷移到另一個云,從而增加了數據保護策略的復雜性。盡管現代IT企業在云和數據保護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軟件即服務(SaaS)
調查顯示,只有約九分之一(11%)的企業沒有在保護其Microsoft 365數據上做出額外努力,其中89%的企業使用了第三方備份/BaaS或Microsoft 365增強層進行數據合法保留,也有不少企業兩者都在使用。
勒索軟件仍然是一個令人頭大的問題,大多數企業都將備份工作委托給第三方專業供應商,而不是僅僅指望每個工作負載(IaaS、SaaS、PaaS)的所有者保護自己的數據。這推動了備份逐漸成為傳統備份管理員和應用程序團隊的常規任務。
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雖然各種規模的企業如今都會采用混合云架構,但這并代表現代數據中心的重要性在降低。30%的云托管工作負載來自“云優先”策略,即新工作負載在云中的啟動速度遠遠快于舊工作負載在數據中心的淘汰速度。
98%的企業將云托管基礎架構作為其數據保護戰略的一部分,包括將云存儲層、云基礎架構作為災難恢復站點,或者引入專業的BaaS/DRaaS供應商。
基于開發難度、成本考慮、性能優化等原因,88%的企業將工作負載從云上帶回其數據中心,這凸顯了2023年數據保護策略的需求,以確保在工作負載從數據中心轉移到云、云轉移到數據中心或從一個云轉移到另一個云時提供一致的保護和遷移能力。
目前,云工作負載的大部分備份工作由備份團隊完成。然而,盡管幾乎每個企業都知曉法規政策在備份周期上有明確的要求,但只有一半的企業會保留其云數據的備份超過一年。
平臺即服務(PaaS)
雖然大多數企業一開始將服務器從數據中心“提升并轉移”到IaaS,但大多數企業都認為將基礎IT場景(如文件共享或數據庫)作為云原生服務運行是未來更成熟的IT工作負載的發展趨勢。
調查顯示,76%的企業在云托管服務器內運行文件服務,56%從AWS或Microsoft Azure運行托管文件共享,78%在云托管服務器中運行數據庫,65%從AWS或Microsoft Azure運行托管數據庫。
備份和災難恢復即服務(BaaS/DRaaS)
幾乎每個IaaS/SaaS環境都以在利用云服務作為其數據保護策略的一部分。58%的企業利用托管備份(BaaS),相比之下,42%的企業將云存儲作為其自我管理數據保護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48%的企業從自我管理云存儲開始,但最終轉向了BaaS。
BaaS主要是為了提高運營和經濟效率,以及確保數據免受災難和勒索軟件攻擊。值得注意的是,BaaS不再被視為早期權威人士所說的“磁帶殺手”,企業表示,在其數據生命周期中,無論是否使用基于云的數據保護服務,近50%的數據仍然存儲在磁帶上。
通過對比連續兩年的報告,發現云數據保護趨勢展現出明顯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于把備份外包給專業廠商,獲得“交鑰匙”級別的管理服務,而不再是由內部IT人員繼續管理BaaS交付的基礎架構。這種轉變表明,經驗和對提供商的信任正在增加,也可能表明過去一年IT人才供應鏈面臨著嚴峻挑戰。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