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 月 29 日消息,德國科學家已創造出迄今最短的電子短脈沖,其持續時間僅為 53 阿秒,也就是百億億分之 53 秒。這一成就可能會帶來更精確的電子顯微鏡,在原子水平上捕捉到清晰、靜止的圖像,還可以加快計算機芯片中的數據傳輸速度。
IT之家了解到,電子的脈沖被用來表示計算機內的數據或在電子顯微鏡中捕捉圖像。脈沖越短,信息傳輸的速度就越快,研究人員一直致力于盡可能縮短電子脈沖的持續時長。
德國羅斯托克大學的 Eleftherios Goulielmakis 和他的同事一直在努力盡可能縮短這種脈沖的長度。普通電路內的電場所產生的電子脈沖受到電子在物質內振蕩的頻率的限制。Goulielmakis 說,一個脈沖需要持續這些振蕩的至少半個周期,因為正是這個周期為電子創造了一個“推動力”。而光的振蕩頻率要高得多,所以他的團隊一直在使用短促的光來觸發電子的脈沖。
2016 年,Goulielmakis 的團隊創造了一個持續時間僅為 380 阿秒的可見光閃光。使用同樣的技術,該團隊聚焦激光,將電子從鎢針的尖端打入真空,獲得了持續時間僅 53 阿秒的電子脈沖,比啟動它的光脈沖還要短。Goulielmakis 說,在玻爾的氫原子模型中,這一持續時間是氫原子中的電子繞其原子核運行的時間的五分之一。
這么短的電子脈沖可以使電子顯微鏡聚焦于更短的時間片段,就像降低相機的快門速度一樣,以更清楚地揭示粒子的運動。
“如果我們使用我們的電子脈沖創建電子顯微鏡,那么我們就有足夠的分辨率,不僅可以看到運動中的原子,這將已經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甚至可以看到電子如何在這些原子之間跳躍,”Goulielmakis 說。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