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傳感技術相關文章 博世倍耐力研發世界首個基于集成傳感器的輪胎系統 9 月 11 日消息,博世、倍耐力今天宣布簽署聯合開發協議,旨在通過集成在輪胎中的傳感器(也稱為胎內傳感器),共同開發基于軟件的全新解決方案和駕駛功能。 發表于:9/12/2024 意法半導體推出工作溫度范圍更大的工業級單區直接ToF傳感器 意法半導體推出工作溫度范圍更大的工業級單區直接ToF傳感器 發表于:8/29/2024 艾邁斯歐司朗推出突破性8通道915nm SMT脈沖激光器 中國 上海,2024年8月8日——全球領先的光學解決方案供應商艾邁斯歐司朗(瑞士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AMS)今日宣布,將推出創新的高性能8通道915nm SMT脈沖激光器——SPL S8L91A_3 A01,為自動駕駛賦予能量,簡化系統設計并提升性能,使長距離探測的激光雷達更高效和可靠。采用QFN封裝的SPL S8L91A_3被應用到乘用車、卡車和無人駕駛出租車等自動駕駛汽車的激光雷達系統中,大幅提升了自動駕駛系統的運行,導航,和數據處理能力。 發表于:8/20/2024 晶合集成1.8億像素相機全畫幅CMOS成功試產 8月19日消息,今日,晶合集成宣布與思特威聯合推出業內首顆1.8億像素全畫幅(2.77英寸)CMOS圖像傳感器(以下簡稱CIS),為高端單反相機應用圖像傳感器提供更多選擇。 據了解,晶合集成基于自主研發的55納米工藝平臺,與思特威共同開發光刻拼接技術,克服了在像素列中拼接精度管控以及良率提升等困難,成功突破了在單個芯片尺寸上,所能覆蓋一個常規光罩的極限。 同時確保在納米級的制造工藝中,拼接后的芯片依然保證電學性能和光學性能的連貫一致。 發表于:8/19/2024 消息稱索尼正全力推動CIS圖像傳感器產品線轉型 消息稱索尼正全力推動 CIS 轉型,IMX 產品線逐步改名為光喻 LYTIA 系列 發表于:8/16/2024 禾賽科技被移除出美國防部黑名單 中國激光雷達企業被移除出美國防部黑名單 發表于:8/13/2024 歐洲科學家成功開發出5納米分辨率熒光顯微鏡 5納米分辨率熒光顯微鏡問世:將揭示細胞內部細微結構 發表于:8/13/2024 【聚焦MIPI】系列之二:汽車SerDes實現更好的ADAS攝像頭傳感器 HDR 相機的世界不僅限于為您的手機或超高清電視屏幕提供令人驚艷的視覺效果。如今,高性能相機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現代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 和自動駕駛汽車 (AV) 領域。例如,Waymo 的第五代自動駕駛汽車配備了至少29個攝像頭,此外還有五個激光雷達和六個雷達。 發表于:8/12/2024 通過實時盲區檢測提高車輛安全性 車載汽車安全系統通過檢測駕駛員盲區中是否存在相鄰車輛,并警告駕駛員可能發生的事故來防止發生車禍。駕駛員可以使用此信息來安全地變道。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盲區檢測技術。 發表于:8/6/2024 汽車雷達向超級傳感器演化,打開無限想象力 自動駕駛技術就好比是訓練自動駕駛汽車(AV)像人類一樣駕駛,甚至有希望比人類駕駛得更好。正如人類在駕駛汽車時需要依靠感官和認知反應一樣,傳感器技術也是實現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發表于:8/2/2024 Luminar收購G&H激光模塊部門擴大芯片業務 Luminar收購G&H激光模塊部門擴大芯片業務,交易價1200萬美元 發表于:8/2/2024 意法半導體發布ST BrightSense圖像傳感器生態系統 2024 年 7 月 11 日,中國 —— 意法半導體推出了一套即插即用的圖像傳感器應用開發硬件、評估用攝像頭模塊和軟件,該生態系統有助于簡化基于ST BrightSense全局快門圖像傳感器的應用開發,讓開發者能夠采用ST BrightSense 圖像傳感器 設計大規模工業和消費產品 發表于:7/26/2024 關于相機自標定算法的研究 針對傳統相機自標定方法需要利用三個正交方向的消失點,在實際場景中不容易滿足并且無法求得畸變系數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改進的相機標定的方法,該方法基于二消失點和低秩紋理對車載相機進行標定和畸變矯正。首先引用RANSAC算法進行消失點查找,利用相機成像的投影模型和消失點之間的幾何特性求解相機的焦距和外參;再利用圖像的低秩性進行建模,通過增廣拉格朗日算法對模型進行迭代求出相機的畸變系數。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具備較好的精度和實用性。 發表于:7/26/2024 英飛凌與Swoboda合作開發電動汽車高性能電流傳感器 2024年7月25日,德國慕尼黑訊】全球功率系統和物聯網領域的半導體領導者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碼:IFX / OTCQX代碼:IFNNY)與Swoboda共同開發和銷售用于汽車應用的高性能電流傳感器模塊。 發表于:7/26/2024 2023年全球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報告公布 2023年全球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索尼以45%份額穩居第一,國產廠商合力拿下16%份額 排名第二至第四的分別是三星、豪威科技、安森美,市場份額分別為19%、11%和6%,均與2022年持平。 發表于:7/26/2024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