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硅谷”系列報道之三
圖為北京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正式掛牌 李瑞林攝
2月6日,立春后的第二天,陽光明媚的北京讓人感受到了初春的暖意。2015年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在當天召開。北京市經信委主任張伯旭在工作報告中指出,2015年北京要在構建高精尖產業體系方面邁出新步伐。記者發現,在北京高精尖產業里,集成電路產業已占據了顯著位置。
“集成電路產業是現代工業的‘糧食’、信息產業的基石和電子產品的‘心臟’,體現了當今世界知識經濟、綠色經濟的發展潮流,代表了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對北京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北京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IC設計領航
時間回到不久前的1月30日,一場低調的掛牌儀式在北航科技園致真大廈舉辦——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正式掛牌。雖然儀式規模不大,但掛牌意義重大。紫光集團收購展訊通信與銳迪科微電子后在北京整合的新的芯片設計總部將落戶該產業園。集創北方、華勝天成、清芯華創等集成電路設計及相關企業和金融機構也將陸續入駐。
“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充分體現了知識密集、資金密集、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等特點,符合首都經濟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發展方向。”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宣鴻表示:“我們力爭到2020年,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總收入超過800億元,設計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集群。”
記者了解到,中關村已聚集了紫光展訊、君正、同方微電子、大唐半導體、兆易創新、南瑞智芯、集創北方、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管理公司、清芯華創、IC咖啡等一批優秀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產業聯盟、孵化器等,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另外,中關村管委會與海淀區即將聯合出臺《關于促進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和《關于支持中關村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金融措施》兩個政策文件,從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吸引和培育人才、加大金融扶持、推動上下游合作、優化通關流程、加強空間集聚等多個方面支持企業發展。支持搭建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共性服務平臺,支持企業開展流片、掩膜版制作等;支持整機企業聯合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推出新產品;將從擔保融資、信用貸款、股權融資、并購、融資租賃等方面建立綜合服務體系。同時,還將聯合北京市海關及有關部門聯合出臺針對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進出口通關等相關政策。
中關村只是北京集成電路設計產業一個縮影,雄厚的人才優勢和創新實力使北京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已成為全國產業高地。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里,集成電路設計仍是產業龍頭。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約3000億元,其中設計占35%,占比呈逐年上升趨勢,預計2015年將占37%左右。而在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版圖里,北京已穩居第一梯隊。北京市經信委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銷售收入預計將保持10%以上的增速,通過審定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總數為78家,占全國數量的16.3%,全國10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中,北京有4家企業入選。
“未來5年紫光集團要進入全球半導體設計公司前3名!”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談及集團目標時表示。目前,高通、博通、AMD、聯發科、英偉達占據全球設計公司前5名,成為第一梯隊,紫光作為北京集成電路設計產業主要力量,展現了勃勃雄心。
產業多點創新
除設計外,北京集成電路產業其他領域均不斷向前發展,已形成以設計為龍頭、制造為支撐,包括封裝、測試、材料、裝備等各個環節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人才優勢不斷提升,資金扶持體系也不斷完善,多點創新局面呈現。
以中芯北方28納米先進制程工藝、刻蝕機、離子注入機等為代表的一批科技成果轉化資源為北京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提供了技術裝備基礎。北京聚集了全國規格最高、實力最強的集成電路重點高校、科研機構及產業技術聯盟,積極引進海外人才,為北京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奠定了深厚的人才資源基礎。
“北京在集成電路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方面都具有比較好的基礎,并且在微電子技術和半導體工藝研發方面,有一批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長期從事微電子技術研究,并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紫光集團收購展訊和銳迪科后2014年排在全球IC設計企業的第10位,這也強化了北京在IC設計方面的優勢。”賽迪顧問半導體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張博表示。
在北京設有研發中心的全球模擬芯片巨擘德州儀器公司亞太區市場傳播總監樂大橋也認為,北京是很多電子科技企業的總部所在地,也是很多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所在地,為電子和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人才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通過建立多渠道資金扶持體系,突破產業發展投融資瓶頸。其中,大小兩支產業基金為北京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芯”動力。2014年,一期規模逾千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金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在北京成立并落戶。另外,北京也率先設立了300億元的地方基金。“我們將充分發揮國家和北京集成電路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市統籌資金作用,鼓勵行業領軍企業、投資機構發起設立集成電路設計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知識產權投資基金,集中投入集成電路產業鏈以及整機應用關鍵環節。積極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在主板、創業板、中小板培育一批上市企業。”北京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找準定位謀跨越
毫無疑問,北京集成電路產業迎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政府高度重視、產業創新活躍、企業競爭力也不斷攀升。不過,當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正進入重大調整變革期。一方面,市場份額加速向優勢企業集中;另一方面,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業態快速發展,集成電路技術演進出現新趨勢。新形勢下,北京集成電路產業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產業界的新命題。
北京華大九天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偉平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乃至北京周邊地區整個集成電路產業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形成這種格局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地區產業結構:珠三角背靠應用,有龐大的市場作支撐;長三角產業集聚度高、產業鏈相對比較完整,產業規模自然也大。也就是說,北京在應用和產業鏈兩個方面與之相比都有一定差距。
“北京地區的優勢主要是人才豐富、信息渠道廣,但市場應用和產業鏈有待加強。鑒于北京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以集成電路設計為抓手拉動產業的發展是順理成章的事,當然設計以哪些領域為重點實現突破也很關鍵。至于其他環節的配套支撐可以根據設計產業的需要進行合理配置。”劉偉平說。他建議,北京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應該抓住幾個大宗通用產品領域,以設計為龍頭聯合其他制造加工企業形成虛擬IDM(垂直整合制造),這些制造加工企業不一定必須是北京的。而虛擬IDM的生產加工工藝流程的核心know-how(技術訣竅)最終應該掌握在設計企業手中。現在北京在Flash存儲器、IC卡、手機芯片等領域是有機會的;另外,還是要有優惠的產業政策支持企業快速成長,充分利用好新三板融資平臺鼓勵企業之間的整合,培育大而強的集成電路企業。
對于如何推進北京集成電路產業跨越發展,北京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將明確方向突出重點,優化布局,帶動京津冀地區產業一體化發展。“北京地區重點布局集成電路設計及服務環節、高端集成電路生產制造和先進封裝研發環節,京津冀合作區重點布局封裝測試、關鍵材料及零部件生產加工環節,打造國家級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地。”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還將著眼于優化產業生態環境,以制造企業為基礎,加強上下游企業間協同發展,促進國產裝備材料相互配套。并組織金融、汽車、通信、系統集成等龍頭企業與集成電路設計、制造企業形成戰略聯盟,加快國產芯片產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