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沒有普及,是智能家居發展至今目前的結果,但“這個世界就是因果的世界,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所以智能家居沒有普及的局面也有它形成的原因。
過去從智能家居產品上來看,我們習慣于做出以下幾點問題總結:一是標準不統一;二是產品不實用;三是價格比較高;四是安裝難度大;五是操作體驗差;六是升級擴展難。這樣總結沒有問題,它們的確能夠阻礙智能家居普及,至少會拖智能家居推廣的后腿,減慢智能家居普及速度。
標準不統一所帶來的問題是設備與設備之間的割裂、品牌與品牌之的鴻溝,產品不能相互兼容、互聯互通;產品不實用無需多說,不實用的東西從需求上就不符合消費者口味;價格的問題也很嚴重,價格高了消費者想買都買不起,何來普及;而安裝、操作以及后期的升級擴展存在的問題,則通常會給嘗鮮者留下不良印象,他們傳遞的口碑無疑會讓觀望者做出直接放棄或暫緩的選擇。
然而,經過近兩年的快速發展,智能家居的這些問題不但不再是普遍問題,而且不少已經有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技術標準的確至今還不統一,但智能家居實際上已不需統一標準,平臺、通用模塊、云技術應用等方案已基本可使不同技術能夠“和平共處”;不實用的產品不少,實用的智能家居也到處都有,沒有人說Nest的恒溫器和煙霧探測器等設備毫無用武之地;價格很高?不能一口否認,但物聯傳感的“巨浪”智能家居安防“四件套”只需500元,對每個家庭應該都不是問題;至于安裝、操作和擴展問題上,無線安裝幾乎不需安裝,傻瓜式操作正使智能家居變得無學歷、年齡要求,而兼容性問題的解決也使擴展問題迎刃而解。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這些問題得以解決后,智能家居是否就會得以普及。理論上應當如此,起碼可以加快推廣,但實際上未必,智能家居的“智能”和科技屬性決定了人們對它的認識并不容易,特別是智能標準的不明朗也使智能家居落地需要一個過程。
近年來,隨著三星、LG、谷歌、蘋果、英特爾、GE等國際知名公司的紛紛參與,百度、海爾、阿里、騰訊、小米、魅族等國內知名企業的積極跟進,智能家居影響力逐漸擴大,其概念用“滿天飛”形容毫不為過。可是即便如此,讓普通消費回答“智能家居是什么?”或“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的問題并不容易,甚至對不少業內人士來說也是一個挑戰。換言之,人們對智能家居的認識并不到位。
解答“智能家居是什么?”的問題算是較容易,因為畢竟還有相關概念可作參考,但對于另外一個問題——“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的答案卻顯得相當混亂,當然也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就目前而言,智能家居可以這樣直觀地理解:設備上,智能開關、智能插座、智能家電、智能門窗、智能照明、恒溫器、煙霧探測器、空氣凈化器等等;功能上,遠程控制、定時設置、一鍵操作、傳遞觸發等等;操作手段,手機、語音、手勢等多種手段并存。至于具體采用什么技術以及運用什么原理,對非專業人士而言無關緊要。
那么如何界定真正的智能家居呢?這是認識混亂所在,也是智能家居普及的一個隱形攔路虎。按照階段性發展觀點來看,家庭自動化就是之前的真正的智能家居,上面所說的就是目前真正的智能家居,然而由于認識的主觀性過強加上受科幻電影的影響,真正的智能家居被無限抬高,甚至達到“所想即所得”和“完全不需要人參與”的智能家居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的高度。但是,目前至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并達不到,只是想象。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賦予無限遐想的智能家居應該是智能家居發展的方向,但是由于沒有統一的智能認識標準,關于這種想象的宣傳往往容易給消費者帶來兩個認識困惑: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真正的智能家居難道不存在。而這兩個困惑帶來的最直接的結果是,消費者對智能家居購買欲望的打消或熱情的降低,也就是說,消費者完全有可能因之而將購買的行動延后,智能家居的普及時日自然也會因之后靠。
所以說,在解決我們之前所認識的幾個阻礙智能家居普及的問題的同時,找準當前的智能標準,讓消費者對智能家居有更為清楚的認識也十分重要。不然,智能家居普及的彎路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