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VR
如今,從谷歌到微軟,從蘋果到臉書,從騰訊到百度,從通用到博世,從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到微用汽車銷售公司……各行各業的大咖和普通公司紛紛在VR(虛擬現實)行業進行布局。近日,吉利汽車、一汽-大眾、長安汽車等企業也以活躍的VR營銷形式展示上市新車的魅力。種種跡象表明,VR已成為當代新興商業模式發展的一個“風口”,正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那么,什么是VR?VR是適應后信息社會發展需求出現的一種高端化人機接口,它包括虛擬化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多感知、實時、匯集、模擬和交互活動的生成物。
VR主要有四大特點。一是沉浸感,可呈現美妙的臨場感,使人們對虛擬環境和物體達到難以辨別真假和虛實的地步;二是交互式,參與者仿佛置身于虛擬顯示的情節中,各種感官通道可與VR實時互動;三是分布式,即VR與互聯網緊密連接,可以在世界任何角落參與實時運作,千家萬戶都可得到應用,達到高度共享;四是增強型,當代的VR正處于多元化發展階段,包括增強虛擬方式AR(可達到高度化虛實融合操作)和 混合式虛擬方式MR(呈現多樣化虛實結合運行,大大提升了VR整體運作水平);五是想象力,可使參與者超越時空的限制和距離,自主轉換人們創新意念的境界并走向智慧化。
VR營銷為汽車4.0時代開路
從經濟學角度講,汽車4.0時代是汽車產業大規模定制時代的同義詞,這也是21世紀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個趨勢,而VR有利于造就這個大規模定制商業模式的來臨。
在19世紀末,汽車剛于德國問世不久,歐洲個別國家以手工敲打方式生產汽車,產量很低,僅供一些富人使用,汽車只是一種工藝品,我們稱其為汽車1.0時代;到20世紀初,以福特“T”型車為代表,應用流水線進行大規模生產汽車,價格便宜,汽車進入普通家庭。后來通用汽車公司發展了多品種大規模生產,美國汽車業隨之崛起,形成了全球汽車大規模生產的模型,我們稱其為汽車的2.0時代;到了80年代,以豐田生產方式為基調的精益生產方式,使汽車產業得到新的蓬勃發展,并作為工業的典范在全球推行,對世界經濟的變化和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汽車被稱為“改變世界的機器”,我們稱其為汽車3.0時代;進入21世紀,正逐步興起大規模定制商業模式,汽車也需要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像“量體裁衣”一樣來制造,同時又不犧牲效率,仍實行大規模化生產,把汽車從傳統的為“我”,改變成為“你”生產的一種經典范式,我們稱其為汽車的4.0時代。
汽車的4.0時代,主要包括以下七個特點。
一是汽車不再是以多樣化、可選擇的形式滿足社會需求,而是按客戶的訂單,快速交付并滿足個性化需求和服務,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高層次商業模式革命性變革。
二是淡化了原有的汽車平臺化戰略,開始向大模塊和分層次組合方向發展,實行高度化全球協同的集成系統工程。
三是原有汽車按需生產的“賣方市場”經營徹底打破了,形成全新的、以客戶為中心和自愿進行訂購的“買方市場”,汽車市場充分體現出客戶的紅利。
四是在先有訂單再有生產的形勢下,原有的依靠層次式庫存來保證生產的方式不再靈驗,同時隨著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原有多庫存的物流體系將逐步消失,或形成全過程供應鏈的物流配送“零庫存”體系。
五是原有的市場營銷多由汽車廠商組織層次性代理服務,當前已出現不少矛盾。新興的營銷或將由汽車廠商直接負責,即便有經銷商也是由汽車廠商直接領導和經營,一種以“直銷”、“社區化”、“電商化”分布式為主導的營銷體制將會誕生,汽車營銷的權力中心或發生顛覆性變革。
六是隨著高科技與信息化的加劇變化,智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不斷涌入汽車市場,未來或將實現汽車全自動化駕駛。汽車不再是傳統產品的單一化市場,而是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表現為智慧、生態、綠色、脫碳、共享化等特點,汽車產業既要為客戶服務負責,也要承擔環境保護等社會責任。
七是個性化定制將引發汽車全流程管理供應鏈的重大變革,加速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不斷形成數字化的識別、獲取、開發、分解、儲存、傳遞和共享組成的產業鏈,實行高度化、網絡化、動態化高效管理,同時引發汽車產業的重組與重構。未來,各類汽車廠商的利益并沒有減少,而是通過財富重組有效提升了,這是通過為客戶創造價值增加利潤的解決方案。
實施汽車4.0時代的商業模型離不開VR,這既體現在汽車總體的營銷方案上,也包括在上述提及的各個環節中。VR將成為汽車4.0時代營銷的一把利器,以“侵入式”方式為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實施個性化大規模定制優化了產業資源,并能有效控制風險、提高效率,在錯綜復雜的營銷新格局中體現出再造競爭力的優勢。VR營銷最突出的特點是由消費者掌握產品控制權,消費者不再是商品和服務的單純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最終把自己的意愿體現到所要求個性化定制的汽車產品上。總之,VR營銷的目的可以歸納為:品牌認知、虛擬體驗、情感鏈接、按需創新、拓展需求、產業重構、財富增值。
VR研發和制造將成汽車界主流
VR汽車的設計和制造是VR整個產業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汽車4.0時代實現按訂單生產的基本配置平臺。目前,VR在汽車設計與制造方面成為其創新驅動領域的一大熱點,而且在不斷創新和深化發展中。它比物理和數字化設計、制造方式高出一籌,集成了眾多高科技,如智能計算、控制理論、多媒體科技、網絡網格、美學藝術、人機工程和環境工程等,形成高度綜合性的系統工程。
虛擬原型是VR設計先行的重要步驟,它利用虛擬環境中可視化、可感觸、可交互等技術,在動態中確立整體的設計模型,對汽車產品的幾何、功能和制造方面進行建模及分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化設計效果,減少甚至取消物理產品原型,節約了時間和成本,提高了效率和水平。過去一輛概念汽車原型的確立往往需要一二年甚至更長時間,而虛擬原型汽車在幾天甚至幾個小時之內就可完成。
有了確定的虛擬原型汽車,接著需要進行必要的虛擬試驗,如路試、碰撞、風洞測試等,同時并行的還有一系列虛擬制造設計。設計者利用計算機仿真軟硬件,如頭盔、立體眼鏡、音頻輸出器、大型顯示屏、數據手套等進行交互協同操作,產生了一座座虛擬工廠、一條條虛擬加工生產線。裝配線確定后,接下來需要利用VR制造的設計去實現現實工廠,建設加工線和裝配線,這也體現出VR制造的真實性,即從虛擬到真實制造的一種人機和諧,充分發揮設計者主動性的映射效果。
要特別說明的是,為實現4.0時代制造業水平,虛擬制造往往要建設數字化工廠,而不再是傳統制造業的工廠。當代的數字化工廠是把產品流程和資源進行整合,通過虛擬制造設計把眾多信息和虛擬圖形捆綁在一起,形成無縫對接的信息流和能量流。數字化工廠還擁有眾多機器人和數字人,它們都按照總體制造設計要求進行分工和執行,以高效控制為中心,體現出敏捷制造、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網絡制造、多維制造等優勢。傳統工廠的總裝線往往長達1500多米,這種方式無法滿足定制生產的要求;而定制生產的總裝線僅四五十米長,不過總裝線需要多條,以應對不斷變換的產品裝配要求,并實行多層次模塊化提前集成的方式,以便在一天內裝配成千上萬輛根據不同需求定制的車輛。此外,數字化工廠在油漆線上,油漆機器人的噴漆頭有十多個不同顏色的噴孔;沖床多是超長度連續自動沖模,可實現多面體工藝,由機器人操作;廠內還要設3D打印的零部件生產線,可打印所需要的零部件。
在全球汽車業,應用虛擬技術建設數字工廠已不再是想象中的事物,從虛擬走向現實制造只是逐步提高和充實的問題。在汽車4.0時代,全自動化的數字工廠會越來越多,發展得會越來越好。
汽車VR前景無限
筆者認為,今年是全球VR發展的元年,未來發展潛力無限。目前,汽車行業的VR才剛剛起步,還處于萌芽階段。
VR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想象力,這是VR包括汽車VR發展的關鍵和靈魂。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寫道:“想象的東西往往是虛無縹緲的,但詩人的筆下,它們可以是有形的、固有的實質。”那個年代并沒有出現VR,也沒有汽車,但莎士比亞卻抓住了VR事物發展的實質,鼓勵人們多去想象。愛迪生在福特公司參觀“T”型車流水線時,亨利·福特告訴他:“這是我看了殺豬的流水生產線后受啟發產生的。”愛迪生就此發表了他重要的名言:“想象比知識更重要”。由此可見,VR的想象力會產生重要的科學推斷,把不少虛幻的想法變為現實。
今后汽車會變成什么樣子?汽車還將對人類社會作出哪些巨大貢獻和推動力?對此,我們應解放思想,不要被傳統的思維所限定,而要開拓非常規思維去想象,再經過不斷實踐,運用顛覆性思維去迎接汽車4.0時代新一輪汽車產業革命的到來。
當今,VR事業更鐘情于生命科學的研究和應用,正向“腦工程”方向發展。生命工程可能應用人的神經元,用腦波組合的脈沖,以意識喚醒電波,從而產生有價值的腦力和計算機對接,實現神經元的反饋和控制,創造VR的新境界。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在實驗室里進行生命工程的研究和實驗,部分科學家正努力用腦波來推動想象力的巨大發展。盡管這些研究距離進入實用期還有很長時間,但這種基礎性研究一旦成功,將推動VR事業達到全新水平。
目前,我國的VR事業包括汽車VR已經取得不小的進步,但總體看仍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汽車方面只局限于個別企業的行為,和跨國汽車企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未來,我們要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抓核心、補短板,把汽車VR事業作為重大創新項目,倡導并促使VR事業走向高端化,在國家重大產業上尋求更好的應用,特別是在制造業上加快深化發展,而不是在低端化、同質化上沖刺。我們應不斷加大VR在汽車業的研發和應用力度,從而提升我國汽車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