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多來,AMD Ryzen銳龍處理器在消費市場上披荊斬棘,為自己打下了一片新天地,也推動了整個行業發展。而在服務器和數據中心市場上,AMD EPYC霄龍也同樣表現出色,向著Intel Xeon至強的統治地位發出了強有力的挑戰,前任Intel CEO科再奇就曾經公開承認可能會被EPYC搶走最多15%的市場份額。AMD EPYC霄龍處理器誕生于2017年6月底,兩個月后登陸中國,至今已經一年有余,市場進展如何呢?
AMD全球副總裁兼數據中心產品部總經理Scott Aylor近日特意來到中國,分享了EPYC霄龍的一些最新市場動態和前景展望。
就近幾年的服務器市場形勢,Scott Aylor提出了一個重要背景,那就是之前整個市場一直是漸進式增長,也就是相當長的時間里,處理器規格只是緩慢提升,核心數量也在緩慢增加,但同時價格也在上漲,這就給客戶的部署效率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AMD EPYC霄龍重返數據中心市場,則是從一開始就準備了大膽、激進的路線圖,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提升,使處理器成為市場發展的催化劑,而不像過去幾年行業創新大多出于軟件改善和驅動提升,硬件卻沒有跟上。
同時,安全問題的挑戰也越來越凸顯,各種安全漏洞是數據中心無法承受之重,AMD EPYC霄龍在這方面則處于相對較好的位置,Spectre幽靈漏洞影響很小可以快速部署更新解決,而對市場沖擊很大的Meltdown熔斷漏洞則在架構上完全免疫。
據介紹,EPYC霄龍面世的第一年里,已經推出50多個服務器平臺,都已經量產推向市場,在全球各個細分領域中的系統合作伙伴已經超過15個,包括中國的BAT三巨頭,整個生態系統也欣然接受了AMD的歸來。
具體來說,EPYC霄龍重點發展的領域主要有三個,包括企業級托管和軟件即服務供應商、高性能計算、虛擬化和云。
其中,企業托管和軟件即服務占整個服務器市場大約12%的份額,EPYC霄龍的重點優勢在于:支持加密內存和虛擬機,安全性更高:支持資源不受限,單路可以做到2TB大內存,并提供12條PCI-E總線;存儲方面原生支持SATA、NVMe。
Scott Aylor還舉了幾個具體應用實例,比如美國托管業務企業Hivelocity采用AMD EPYC霄龍單路方案,整體性能提升了6倍,功耗也大大下降;著名網盤Dropbox也選擇了EPYC霄龍單路方案,計算密度足夠高,大大降低了總體擁有成本(TCO);Packet的虛擬機云托管則配備了戴爾PowerEdge 6415單路系統,虛擬機成本降低了50%。
高性能計算和科學計算在服務器市場上占了大約15%,EPYC霄龍的最多32核心64線程、33%的內存帶寬提升、原生128條PCI-E總線都很有用武之地,可以更好地處理海量大數據。
這方面采納EPYC霄龍的既有大學和科研機構,也有商業組織和企業,比如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基因測序將原來的三路系統整合到單個EPYC霄龍服務器,比如意大利國家物理學研究機構的粒子加速,比如美國圣母大學的計算和工程研究。
目前全世界范圍的服務器有55%都用在了虛擬化和云服務上,對計算核心、存儲、安全等方面的需求都是無止境的。
這方面EPYC霄龍最早的合作伙伴是微軟Azure,其高性能、內核密度、存儲擴展性都讓微軟非常滿意。
而在中國,百度利用EPYC霄龍單路系統實現了基礎設施的革命性提升,重新規劃了百度的整個計算格局,而騰訊云基于EPYC霄龍部署了最高性能的SA1系統,總體成本下降了30%。
根據市調機構數據,在未來12個月內,全球60%的雙路服務器都迫切需要升級,而整個雙路服務器市場全球總規模達650萬臺,市場價值達440億美元。
數據還顯示,一臺服務器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使用五年后整體性能會下降39%,而每年的維護費、應用管理費用用會分別增加148%、40%,計劃外宕機時間則會增加62%。
Scott Aylor還披露了下一代EPYC霄龍的進展,代號“Rome”(羅馬),工藝采用最新的7nm,已經成功給所有主要的OEM合作伙伴和客戶交付樣片,將在2019年正式生產并發布。
由于Intel 10nm工藝一再推遲,明年下半年才能量產(傳聞稱Intel 7nm服務器要到2020年),因此在數據中心領域,AMD將第一次在工藝上領先超過一個時代。
Scott Aylor表示,EPYC霄龍現在已經很優秀,而下一步在工藝上領先后,會反過來加強霄龍的優勢,內核密度、性能、內存帶寬、功耗等都會更好更強,錦上添花。
Scott Aylor最后強調,好戲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