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相信大家對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的新聞并不陌生。自從 5 月 16 日,美國商務部宣布了針對華為的“禁令”,谷歌、高通、英特爾、ARM、AMD 等公司相繼宣布停止與華為合作。隨后越來越多的公司,甚至不少全球技術標準組織也開始宣布執行美國對華為的“禁令”。
5 月 25 日,Wi-Fi 聯盟(Wi-Fi Alliance)、SD 協會(The SD Association)、國際固態技術協會(JEDEC)、外圍部件互連專業組標準組織(PCI-SIG)、藍牙技術聯盟和 USB 標準化組織(USB-IF)六大國際標準組織幾乎同時宣布,他們已經將華為的成員資格暫時取消。
從硬件到軟件再到技術標準,六大組織的“封殺令”意味著美國對華為的緊逼進一步加深。不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多家組織所謂的“封殺令”持續不到一周就陸續解封了。就在昨天,首先是 SD 協會宣稱已恢復華為成員資格,隨后 Wi-Fi 聯盟、藍牙技術聯盟和國際固態技術協會也先后宣布恢復華為成員資格。
一時間,華為的處境飛速反轉,絕不服軟的應對措施成功奏效。深究其原因,其實還是華為自身技術實力強。華為去年年報顯示,華為累計加入了 400 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開源社區,擔任超過 400 個重要職位。僅 2018 年一年,華為提交標準提案超過 5000 篇,累計提交近 60000 篇。
NM 卡 VS SD 卡
01
作為第一個恢復華為會員地位的組織,SD 協會率先服軟也有它的苦衷。SD 協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2000 年 1 月,松下電器、閃迪和東芝三家企業成立了 SD 協會,經過十幾年的發展, SD 協會已經有將近 1000 名會員,主要包括華為、惠普、鴻海等......
雖然 SD 協會不是零件生產商和經銷商,但它卻對產品標準有著高度決定權。SD 協會,顧名思義,它是決定 SD 卡統一標準的協會。雖然它不從事 SD 卡生產,但它為 SD 存儲卡形態和規格定下了標準化的根基,包括 SD 卡的外形、尺寸、速度等級、內部技術等。 SD 協會內的成員都得按照標準來設計、開發產品,從而讓 SD 卡存儲卡成為標準化的通用格式。換句話說,在被 SD 協會移出名單后,華為將不能參與協會的 SD 存儲卡設計和開發。與此同時,在華為手機中加入 SD 卡槽,也會因此而受到限制。
不過對于華為來說, SD 協會的禁令并無絲毫影響。早在去年 Mate 20 發布會上,華為就公布了 SD 卡的替代品—— NM 卡。NM 卡的體積比傳統的 Micro SD 更小,只有 Nano SIM 那么大,因此華為能在 Mate 20 上采用雙面卡槽,避免傳統長形卡槽占據內部空間。
在全面屏手機還沒流行的時候,智能手機內部空間相對富裕,傳統長形卡槽非常流行。然而進入全面屏時代,各家旗艦手機都在為實現 100%屏占比激烈角逐,手機內部空間已被利用到極致。因此,華為開始考慮放棄一直使用的 Micro SD 卡,改用自己獨立研發的 NM 卡。
超級高速藍牙
02
1999 年至今,藍牙技術問世已有二十個年頭。二十年來,藍牙技術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藍牙耳機、藍牙鼠標、藍牙音箱,藍牙就是這樣一種以最實用的技術幫人們擺脫數據線的束縛。可以想象,若你是一個音樂發燒友,在家中漫步或戶外遠行,不用拖著長長的耳機線,只需一副藍牙耳機,就可以無憂無慮的徜徉在音樂的海洋中,這種感覺多么美妙。同時,隨著藍牙技術不斷更新,漸漸從音頻傳輸拓展到 IoT 領域,整個智能家居系統都與藍牙技術密不可分。如此看來,藍牙技術聯盟對華為的“禁令”似乎要比 SD 協會嚴重得多。
好在華為一直有養“備胎”的好習慣,在被撤銷藍牙組織會員后不久,華為超級高速藍牙就曝光了。據知名數碼博主長安數碼君透露,華為已經開發出基于 hi1103芯片 的 X-BT(超級高速藍牙),并且已搭載將于 5 月 31 日上海發布的榮耀 20 系列。
根據目前曝光的消息,華為超級高速藍牙 X-BT 具有 AI 智能算法,智能判別環境因素和藍牙信號強度,按需調節手機發射功率,匹配藍牙設備,如遇到阻礙藍牙信號較弱時便增大手機發射功率,減少阻礙物的影響,在 138m 無障礙空間距離實現不卡頓連接。
對于網友爆料的消息,榮耀業務部副總裁榮耀老熊回應:“這位博主消息很靈通哈,但是說的不全對。具體細節,我們31日發布會上見,驚喜不止一個”。從回復中我們可以看出,榮耀老熊對華為自研的超級高速藍牙技術極為自信,基本上坐實了華為強大的藍牙技術儲備,甚至很有希望突破目前藍牙技術,開創新的藍牙時代。
目前來看,藍牙技術聯盟也了解到華為超級高速藍牙,知道撤銷華為會員資格對它本身的發展也會有非常大的阻礙作用。正因如此,藍牙技術聯盟也效仿 SD 協會,重新將華為列入會員行列,仿佛“開除”華為的事從來沒發生過!
Wi-Fi 6
03
Wi-Fi技術與藍牙技術一樣,同屬與辦公室與家庭中使用的短距離無線技術。在過去幾年,Wi-Fi 技術進步非常快,百兆、千兆都快要過時了,最新的 Wi-Fi 6 技術已經可以支持 10G 左右的帶寬。值得注意的是,在 Wi-Fi 6 領域,無論是技術、專利還是產品,華為都占據領先地位。
1997 年,全球最大的專業學術組織 IEEE 推出了第一個無線局域網標準 802.11,就此拉開了Wi-Fi 技術的序幕。此后每一代新版 Wi-Fi 標準都以“802.11”為名,只是在后面加上一兩個字母作為區分。一直到最新發布的 802.11ax,由于其在網絡帶寬、接入數量、時延等方面做出來跨時代的改變, IEEE 決定將這個最新版的標準命名為“Wi-Fi6”,上一代標準則統一稱為Wi-Fi5(802.11ac)。
Wi-Fi 6 吸納了大量 5G 關鍵技術,比如 OFDMA、MU-MIMO、1024 QAM 等。在諸多 5G 技術加成下,Wi-Fi 6 相比 Wi-Fi 5 實現網絡帶寬提升 4 倍,并發用戶數提升 4 倍,網絡時延從平均 30ms 降低至 20ms 。而華為憑借對 5G 技術的深入理解與掌握,也成為了 Wi-Fi 6 標準的主要貢獻者,公司專家擔任了 5 個 Wi-Fi 國際標準工作組主席職位。可以說, Wi-Fi 6 標準的制定與修改,完全離不開華為。
從SD 協會、藍牙技術聯盟到Wi-Fi 聯盟,華為在遭遇“封殺令”時并沒有輕易服軟,反而利用自身技術優勢與各大國際標準組織溝通協商,最終讓三大組織同時讓步,恢復華為會員地位。至于另外三大組織,JEDEC 協會是華為主動退出的,PCI-SIG與USB-IF 對華為影響遠沒有前三個組織那么大,封殺與否對華為影響都不大。總而言之,國際標準組織“封殺令”這一關,華為算是度過去了。
接下來,華為還會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給我們繼續帶來驚喜嗎?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